军迷圈

这个敌人曾打得宋朝军队全军覆没 却为何要赶快撤军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战争史

公元1038年,景宗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史料记载“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李继迁为党项人创立基业,李德明则卑躬屈膝,委身在宋辽之间,这两位领袖都为西夏的创立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尤其是李德明,他的政策让西夏处于安定环境,这才给了西夏充足的发展时间。加上每年宋朝给予的赏赐,和宋夏互市贸易带来的物资,促使西夏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到了李元昊上位后,战争准备已经得当,军需辎重一应俱全,于是在其野心和贪欲的作用下,李元昊发起宋夏战争。

首次战役发生在三川口,李元昊的目标是延州城,这里是宋朝西北的军事指挥中心,所以不可以轻易失守。李元昊施计攻取金明砦,接着围住防备空虚的延州城,范雍作为当时的总指挥,即刻命令周围部队增援。

刘平、石元孙等将领接到命令赶来增援,中了李元昊围点打援的诡计,面对十万西夏骑兵,苦战在三川口,宋军几乎被全歼。此时的李元昊应该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或是鼓舞士气继续进攻,因为他刚刚击败了貌似强大的宋军。但李元昊选择见好就收,撤军了,为何李元昊在占优情况下,选择退兵?

天气原因

李元昊出兵的时候已经进入冬天,在西北地区本身就很寒冷,三川口大战中,夏军还要踏碎冰河和宋军对战。可以看出当时温度很低,史料记载“时平地雪数寸,平与敌皆为偃月阵相向。”

天降大雪,士兵要在冰天雪下厮杀,这的确是对意志力和身体素质的极大考验,这对西夏军队的确有一定影响。就好比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几乎改变了整个战局。

只不过另一个问题是,李元昊明知道冬季对战争不利,为何选择冬季出兵呢?西北边疆冬季本就寒冷,而南方的宋军大多可能不太习惯寒冷的天气,得出一个结论,西夏部队不一定是畏惧寒冷,天气寒冷可能是其撤军的一个很小的因素。

西夏部队并非铁板一块,且伤亡同样惨重

三川口之战是李元昊利用数量的绝对优势取胜的,十万之众的西夏骑兵,对阵一万有余的步骑混合宋军。哪怕是实力再不济,十个人打一个人,胜率也还是很大的。李元昊为何在每次开战前,不是诈降,就是派使者使诈,很少正面对抗。

面对金明砦十万宋军,李元昊继续耍诈,他命令大量士兵假扮成老百姓,混入金明砦。加上李元昊此时不停地向宋军发出友好信号来迷惑对方。“元昊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设备。”糊涂的范雍被忽悠了,上当受骗,随之金明砦被西夏占领。

(三川口之战地图)

一个从来不讲诚信的党项族,对内对外都是一样,因为其实力不济,所以只能选择诈降一类的手法,来取得胜利。假如西夏部队实力强大,想来李元昊也不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法来攻城,毕竟影响实在不好。

“官军复击却之,夺盾,杀获及溺水死者几千人。”此战中,面对十万的西夏军,宋军能以一万多人干掉对方几千人,实在非常难得了。西夏军除了数量上的优势,其他优势并不明显,从伤亡对比上可以看出,宋军并不是孬种,西夏军的损失也着实不小。

宋军激烈抵抗,让李元昊有所畏惧

狡诈狠毒的李元昊,他经常用汉人百姓做军队前锋,想要开战,必定要先杀掉己方百姓,这的确是很不人道的。但李元昊也会恐惧,他以十万军队围攻延州,再想围歼刘平、石元孙等宋军。

李元昊没有想到的是,看似弱小的宋军却拼死抵抗,甚至最后只剩下一两千人,仍不投降。郭遵就是宋军一员猛将,面对数十倍敌人,仍敢独自杀入敌阵,有万夫不当之勇。“元昊寇延州,遵以裨将属刘平,遇敌,驰马入敌阵,杀伤数十人。”

郭遵几次力战敌军,杀敌无数,是难得的猛将,奈何夏军数量太多,最终惨死在乱军之中。作为军队统领的刘平,在杀退敌军几次进攻后,发现士兵军心开始动摇,但他一直死战不退。黄德和率所部人马逃跑,本身数量不多的宋军更是雪上加霜。

混乱之后,刘平只能挽留下来一千多人,就是这一千多人,愣是和敌人缠斗了三天,可想而知,数量差距悬殊,这一千人怎么打?还能坚持三天之久,可以看出刘平的必死之心,和宋军将士的不屈精神。

史料记载“德和不从,驱马遁赴甘泉。平遣军校杖剑遮留士卒,得千余人。转斗三日,贼退还水东。”

正是宋军这份英勇不屈、誓死卫国的勇气,动摇了李元昊的战斗决心。西夏军队虽然庞大,却出不了一个刘平、郭遵之辈。

宋军有部队攻入西夏境内,逼迫李元昊选择回撤

在李元昊围攻延州城的时候,宋军已经有人马深入到西夏境内,其目的就是骚扰敌人,使敌人不能安心作战。这几位宋军将领就是张岊、王仲宝、折继闵,用围魏救赵的办法迫使李元昊撤军,李元昊登基时间短,大本营当然是重中之重。

面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加上大本营出了问题,李元昊便有些心灰意冷,选择撤退是他的最佳选择。

李元昊的目的已到达

李元昊此次发动的宋夏之战,其目的有几点:

1、西夏立国初期,对资源和地盘的野心变大,遂发动对外战争。

2、对宋作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转移国内矛盾,这个现代的美国相似,常常以对外战争的方法来化解国内矛盾。

3、为了给国家立威,让宋朝不得不承认西夏的地位和实力。

(李元昊)

李元昊很明白,宋朝是亚洲最强国家之一,以西夏的实力是不可能征服的。三川口之战已经大获全胜,宋军几乎被全歼。西夏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继续深入宋境并不是最佳选择,所以李元昊选择撤退。

三川口之战以西夏获胜告终,但李元昊也没有得到什么便宜。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全靠实力说话,这次战败也让北宋再次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国家开始积极进入战争状态。刘平、郭遵等人的表现,也证明了宋朝将士的勇气。我们后世也应牢记这些为国尽忠的英雄。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八十四》、《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