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多翼面的雪鸮为什么败给了威龙?原因竟与苏57类似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东方晓师爷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五代机方案当年有沈飞(601研究所)和成飞(611研究所)两家参与竞标的,前者拿出的是三翼面布局的“雪鸮”,后者的方案就是我们熟知的鸭翼“威龙”。在成飞获胜之后,一些军迷为沈飞感到不平:三翼面布局的理论机动性也很不错,大仰角能力甚至超过鸭翼,为什么它落选了呢?其实分析一下三翼面布局的特点,就能看出“雪鸮”的设计其实是受到了苏联的影响,被淘汰的原因和苏57差不多。

在介绍两者孰优孰劣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五代机的设计目标和要点是什么。五代机和四代机相比,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隐身性能和航电设备性能强悍。但五代机同样也要求,在尽量不影响隐身的情况下增强战机的机动性,增加升力性能和大迎角性能,以保持对上一代的机动性优势。此外超音速阻力也要尽量低,以增强超音速巡航能力。

三翼面的设计类似于在传统双翼面常规布局的基础上增加一对鸭翼,和鸭式类似,这对鸭翼也能产生涡流,与主翼相互作用提高升力。另外因为在机身前部增加了升力面,飞机重心和压心都有变化,三翼面有助于实现飞机静不稳定设计。这两个因素成了三翼面强大机动性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苏30系列已经展示了三翼面的强大性能。

但是三翼面用在隐身战机身上就有一些问题。首先是三翼面的升力面数量多,它们成一条线排列在机体两侧就会使机体太长,影响后勤性能。而为了增升作用,鸭翼的面积还不能小,要么缩主翼要么缩尾翼,反过来又影响了机动性。其次三翼面虽然赋予了飞机强大的机动性,但升力面的增加一定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这样的设计让雪鸮的总体设计类似于苏57,牺牲隐身性能换取机动性。

此外还有个来自于技术之外的问题。鸭式布局要实现高机动性,飞控设计已经非常复杂,要研制它需要设计单位具备强大的飞控研发能力。成飞之前已经开发了自行设计的歼10和枭龙战机,在飞控设计上有自己的积累。而沈飞长期以来以仿制苏系战机为主,在飞控设计上比较薄弱,现在却要研发复杂度比鸭式还高的三翼面布局,难度更大。

因此综合这一系列因素来看,雪鸮落榜的原因就很清楚了。三翼面布局虽然是个强悍的设计,但它的特性更适合用在强调高机动性的战机身上,比如不隐身的重型空优战机。而隐身机虽然也需要机动性,但它需要平衡隐身,机动等一系列因素,需要的是性能均衡的布局。雪鸮虽然机动性更突出,但败给了性能更平均的威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