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世界上第一次核潜艇沉没事故背后有大秘密?

军迷圈

关注

文|军事风云

美军潜艇事故  

提到核潜艇事故,人们通常会联想到苏/俄海军,历史上他们至少有4艘核潜艇因事故而沉没,但是世界上第一次核潜艇沉没事故却没有发生在苏联。1963年4月,美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因事故沉没,艇上100余人全部遇难,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美国认为“长尾鲨”号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

当时,经过修理后的“长尾鲨”号正在进行下潜试验,水面上还有一艘潜艇救援船。“长尾鲨”号在尚未达到预定测试深度的时候就发生了故障,几分钟后与水面救援船失去了联络。出了这么大的事难免会谣言四起,有说撞上海底山脉的,有说被苏联潜艇击沉的,甚至还有遇到海怪的说法。其实,“长尾鲨”号沉没的原因已经调查清楚,在海水巨大压力下潜艇外壳破裂导致海水涌入舱室,最终酿成惨祸。

一艘美军小型深潜艇拍摄的“长尾鲨”号残骸

潜艇下潜得越深意味着隐蔽性越强,在核潜艇刚刚出现的时候,美军当然会对其极限下潜深度感兴趣。试验数据对军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相关技术积累和进步。但没想到,“长尾鲨”号并未经受住考验。由于材料和技术能力有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等国核潜艇都没少出事。

苏联M级核潜艇的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

不过,美苏并没有因为安全事故就放弃对下潜深度的追求。随着反潜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核潜艇受到的威胁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威胁,只能加大下潜深度。特别是苏联,在追求最大下潜深度方面花了很大心思,他们甚至搞出过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核潜艇。在这样的深度上,虽然让对手很难发现,但是自己却已经非常危险了。而且,艇上很多武器的使用都是有深度限制的。

美军“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从世界各海军大国核潜艇最大潜深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已经很少再追求800米甚至1000米这么夸张的指标了。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极限潜深为500米,俄罗斯的“亚森”级的实用深度也不过450米。也就是说,这样的深度比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并没有提高多少。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满足其基本的作战需求的前提下,各国肯定要在效费比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即使凭借现在的技术能力,也不能保证核潜艇在太深海域绝对不出事。

当年“长尾鲨”号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对美国海军是个不小的打击,这种事也是美国海军不愿意提及的。另外,“长尾鲨”号在修理期间传出舰员和船厂工人曾经出现摩擦,不知道美国方面特意把这件事公布出来是何用意。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