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陆战火炮重创战列舰?诺曼底这款德国神器让盟军很受伤!

军迷圈
文|宋毅战争史
作者:毅品文团队黄埔江下
自从1935年希特勒上台后撕毁凡尔赛和约后,摆脱了束缚的德国陆军不断扩张,从鲁尔区的兵工厂到柏林的外交部,一切为准备接下来的战争而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备的发展还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在德国传统武器中的火炮这部分,不管是因为一战的经验,还是协约国的监管,野战加农炮这一项目受到了严重的忽视,直到1934年,陆军只有SK18型105mm加农炮这一种野战加农炮服役。

(SK18型加农炮,战后德国陆军第一款野战加农炮)
但这并不是一款出色的武器,尽管加农炮通常以射程见长,但SK18的榴弹威力太小了,只装填有1.4kg的炸药,较小的威力严重影响了它的使用,于是乎,必须要有另一款武器填补它的缺憾,但德国人并没有拿出来可以替代它的武器,1938年,K18型150mm加农炮进入德军部队服役,但这款武器仍然没能达到德国人的要求,K18的最大射程为24km,炮弹重43kg,跟“前任”K16相比,最大射程之远了2.5km,而炮弹重量下降到了43kg——完全是以牺牲炮弹重量换来的高射程。炮弹威力不足仍是德国加农炮的通病,因此无论是SK18,还是K18,都跟德国在二战时期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无关,但德国炮兵必须为一切任务做好准备,于是在1941年,K18型170mm加农炮,一代传奇武器,终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K16型150mm加农炮,一战德国主力加农炮)

(K18型150mm加农炮,炮架仍然采用传统的单脚架设计)
尽管170mm这个口径在德国陆军的体系中并不常用,但这是唯一能兼顾火炮威力与射程的数字,K18型170mm重17吨,采用单脚式炮架,由于170mm火炮的后坐力十分巨大,因此K18采用了双重后座系统,这是一种新型后座系统,在火炮炮管和炮架上各有一套后座制退装置,可以使火炮在形成稳定发射平台的同时减少发射的冲击,而火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了29.6km,在1941年,这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野战火炮。

(K18型170mm加农炮)

(诺曼底登陆战)
170mm加农炮在1941年服役后便深受德国炮兵部队的好评,无论是寒冷的东线战场,还是炎热的北非战线,都有它的身影出现,除了充当各个集团军的反炮兵部队外,还在各个海岸炮兵部队服役,而在整个170mm加农炮的战斗历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SS第101炮营在诺曼底的奋战。6月12日,SS第101重炮营在奥恩河畔布雷特维尔附近的一次与盟军舰队的炮战中,该营的2,3连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一艘盟军巡洋舰被170mm炮弹命中后发生了弹药殉爆,被迫退出了战斗,之后又重创了战列舰库尔贝号,使其遭到了猛烈的打击。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