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遗忘的战争”,让美军记住什么是中国军人!
文|军工圈
67年前的今天,1950年6月25日,在朝鲜半岛,冷战第一次转变为热战。美国《军事历史》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回忆了在这场“被遗忘的战争”。第一次面对面与中国军人较量的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的深刻印象。这是美国人第一次遭受如此惨重的伤亡,当然中国军人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战争的爆发
20世纪中期爆发了两场破坏严重、代价惨烈的国际性战争,其中一场激烈的战争发生在亚洲大陆尽头的一个边远国家。在1939年至1945年世界大战期间,盟国的首脑会议决定了日本帝国的未来。

麦克阿瑟
而在短期内无法独立自主的朝鲜——该国自1910年起便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便以三八线为界限,以北地区被苏联占领,以南地区则由美国“军政府”接管,而美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则在东京总部“遥控”该政府。
在北方,苏联帮助朝鲜领袖金日成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并协助其组建了朝鲜人民军,而且还为朝鲜人民军提供了苏联制造的火炮与坦克。南方的政治局势曾一度异常混乱,获得美国支持的李承晚组建了“大韩民国”政府。
李承晚曾公开宣称,其目的就是利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他的这一姿态最终使美国将韩国军队培训成一支仅配备有轻型武装的宪兵队,这支部队缺乏坦克与轰炸机,仅仅配备有少量的野战火炮。

几年后,三八线附近的流血事件日渐增多。而这时,因为在中国参加解放战争的一部分军事力量加入到朝鲜军队,朝鲜军事实力实现跃升。1949年初,金日成秘密访问苏联,向斯大林介绍他的统一朝鲜半岛军事计划。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由于获得了苏联方面的武器装备支持,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1.5—1,火炮5—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机动装甲6.5—1,飞机10—1。
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放胆在1950年6月25日,有计划有准备地发动了战争。尽管早有迹象表明朝鲜有能力韩国发动袭击,但五角大楼却一直毫无防备。因为有备而来,一鼓作气三天之内就攻下韩国首都汉城,世界为之震惊。
就在势不可挡的朝鲜军队横扫韩国的时候,在美国的请求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给朝鲜贴上了“侵略者”的标签,并号召成员国为韩国提供军事援助。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弃权的情况下,接连通过三个决议,组成了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部队。美国向韩国派遣了第一支军队,英国政府也马上作出了回应,远东舰队与联合国军队军舰很快也部署到了朝鲜沿海。
然而,朝鲜军队仍然迅速南下,一心要拿下釜山市。仓促中,美国派遣驻日美军抵抗强大的朝鲜军队,但战绩不佳。在等待援军到来的期间,美驻韩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沃尔顿·沃克将军重整旗鼓,坚守在釜山市桥头堡。
这些援军包括英国驻香港的两个营——即德萨斯军营和阿盖尔郡及萨瑟兰郡高地人营——与一个澳大利亚驻日军营。此外,英格兰还调动了一个加强旅,几千预备役军人再度被召回部队。
志愿军入朝

指挥仁川登陆的麦克阿瑟
趁着金日成的战线拉长,麦克阿瑟出招,率两个师成功在敌后方240公里处的仁川港登陆。朝鲜人民军遭受猛烈的空中轰炸,通信被切断,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朝鲜军队向北溃败。麦克阿瑟要求美军乘胜追击,进逼三八线,深入朝鲜作战。
1950年10月,第二十九旅赶往韩国,并于一个月之后抵达目的地,战争看来马上就要结束了。
当联合国军队顺利靠近中国东北边防线时,北京传来了中国将为保卫领土而介入战争的消息。当年10月中旬,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总统在威克岛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人在美入侵朝鲜后的第一次会面。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麦克阿瑟将军对杜鲁门总统保证,强大的联合国军队可以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而就在当年11月,麦克阿瑟将军还没来得及实现其承诺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派出了他们的军队,这也让美国军队第一次真正面对面地与中国军队交锋。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反击下,联合国军队仓皇撤退。在新年来临时,他们已经退到了汉城南部,在那里筑起了一道防线。联合国军队士气低落,但在新任指挥官李奇微将军多变的指挥下,1951年春,联合国军队缓慢的北推进。
4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春季攻势时,美国的同盟国部队已经回到了三八线附近。在联合国第27旅抵挡住中国的进攻时,英国第29旅在临津江险遭歼灭。联合国军守住了战线,接着继续向北行进。这次联合国军十分谨慎,稳固了三八线上的防线。

彭德怀司令员与金日成交谈
接下来的两年,双方军力加强,战争进入僵持阶段。这是因为,作战双方都固守在自己的阵地之中,利用大炮、地雷、铁丝网等,封锁敌军进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地区的渠道。
空军力量在整个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装备精良、训练优秀的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使朝鲜空军十分被动。美军的重型轰炸机将朝鲜的工厂与城市夷为平地。朝鲜的运输系统连续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志愿军只好依靠马匹来提供后勤支援。
当苏联米格-15战斗机在中国空军驾驶下参战时,美国的B-29轰炸机和护航机受到了挑战,空战进入了新的阶段。米格-15战斗机压过了美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但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F-86“军刀”的入役打破了平衡。在这场世界上首次超音速战斗机空战中,最终还是美国占据了优势。
战争的僵局
当朝鲜海军的鱼雷艇被联合国军的火力击沉时,美国的同盟国完全掌握了海上优势。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美国、英国、联合国军以及其他盟国军舰对朝鲜进行了紧密封锁。另外,海军航空部队为地面部队提供了支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951年中期,在陆地战役陷于僵局的情况下,战争双方一致同意暂时停战谈判。整个谈判拖延了两年时间。关于被关押在韩国南端巨济岛的上万名朝鲜战俘的去向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朝鲜谈判代表坚持认为所有战俘都必须送回他们的国家,但数千战俘却不愿意被遣返。巨济岛发生了几次重大反抗,后来终于有一条令人满意的原则提出,这个原则就是:让想被遣返的人回国,为不想被遣返的人提供避难所。

被俘的美军及联合国军士兵
1953年7月,整个战场十分宁静,在“大交换”行动中,双方数千战俘被归还。在双方的边境线确立了一个非军事区。双方军力从各自的战斗地区撤离,联合国成立了监督双方停战的委员会。
在这场战争中,仅英国就有大约十万名男女军人来到日韩战区。1951年7月,战力不俗的加拿大军队抵达战场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部队组成了第一英联邦师。
惨重的代价
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牺牲在这场战争中。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双方都有外国人参与的内战。这是在美国控制下的联合国第一次动用武力,也是英联邦最后一次冒险。

英军士兵
美国国防部门承认,共有4万名美国军人由于战斗或其他原因死亡。英国则有1078名军人牺牲,2674名军人受伤,1060名军人失踪或被俘。
朝鲜、韩国与中国的真实伤亡数字永远不能得知。据估计,韩国有大约4.6万军人牺牲,超过10万名军人负伤。朝鲜大约有21.5万人牺牲,30.3万人受伤,超过10.1万人被俘或失踪。
而据五角大楼估计,大约有40万中国军人在朝鲜战争中牺牲(其中包括毛岸英),48.6万军人受伤,超过2.1万军人被俘。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军某部在强大炮或支援下攻上高地
关于中国志愿军的伤亡数字,多年来一直富有争议。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关方面曾公布志愿军总共伤亡36万人。相比之下,与西方一直以来“志愿军40万人牺牲、50万人伤亡”的说法相差10万人左右。
但是,2010年6月,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撰文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徐焰认为,“36万人伤亡”这个数字只是志愿军司令部计算出的纯减员数字(即不可重返前线者的总计)。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计);战场失踪25621人。此外,战争期间根据解放军后方卫生部门的统计,医院中的负伤人员有21679人不治身亡,还有13214人病死。

按以上数字总计,共有148977人牺牲。但这一数字未包括失踪人员中的死亡者,也未包括支前民工。
徐焰还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汇集全国各省市民政部门的统计,得出的烈士总数为171669人。此后,各地民政部门又陆续增报了一些抗美援朝烈士,至今纪念馆的统计已增长至183108人。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和超常的坚韧精神,令人感叹。在朝鲜公路铁路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的情况下,在恶劣气候及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依靠有效的战术,将将敌人打退到38线以南,这些都给参战的美国人、联合国军军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对朝鲜半岛、东亚局势,甚至国际政治版图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谈到关于“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虽然67年过去了,但争议仍然很大。

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那场战争中不应该出兵朝鲜;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冒着极大的牺牲出兵朝鲜,是为了战略大局上的考虑。还有人认为,当年朝鲜不应该冒险发动对韩国的军事行动,导致半岛陷入全面战争;也有人认为,即便金日成不打响战争,几年之后当李承晚统治的韩国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壮大,也会挥兵北上。
徐焰等不少中国军人的观点是,朝鲜战争不该打,但是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不打。对于热爱我们新中国的人来说,对朝鲜战争的爆发,当然可以讨论,也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对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那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无论如何,在67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应忘了这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这场战争让美国人见识了中国军队的军威,不敢再轻言与中国军人对战!(来源:石江月防务观察)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