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基辛格眼中的朝鲜战争,美把警告当外交讹诈,误判中国

火星方阵

关注

文|火星方阵

翟秋白烈士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羽毛”。不深刻感知过去,怎么预知未来?

面对半岛危机和双方的文攻武斗,阅读基辛格的《中国论》和《大外交》,回望60多年的朝鲜战争,发现当时美国的政客们一再“误判”中国,把中国严重的警告当作“外交讹诈”;同时,美国的战略被军事行动所绑架,得寸进尺,进而两国在半岛展开三年血战。

至于朝鲜战争发生的原因,至今朝韩双方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基辛格眼里,首先是苏联和朝鲜误判了美国的决心。1949年3月,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接受报纸采访时,已明白表示韩国不在美国防御范围之内。

因此,莫斯科和平壤认为,“美国在默认共产党占领中国大陆这个局面之后,不会为了并不重要的韩国大动干戈,去抵挡共产党占领南韩”,但是,他们显然没有了解到,美国对“抵抗共产党侵略是有道义责任”,“南韩一旦陷落,对于一水之隔的日本势必带来灾害性的冲击”。

美国在韩国的目标是什么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没有关于朝鲜半岛的军事计划。美军的军事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回到战前“三八线”为界的状况,还是摧毁北朝鲜的军事能力让他无力再度“侵略”?美军参战初期没有任何考虑,原因之一是美国全神贯注于釜山防线。

麦克阿瑟没有把中国人历史记忆中,日本人取道朝鲜侵略中国东北的情况当一回事,继续挥师逼到鸭绿江畔的中朝边界,而杜鲁门也因仁川登陆告捷而“失察”,默许麦克阿瑟的行动,“打到鸭绿江边然后回去过圣诞”。

杜鲁门尽管下令美军北进时说,“我们在韩国,在远东任何其他地区或全世界各地,都没有侵略意图”。但是美国对朝作战的目标一变再变。“朝鲜战争何时结束”、“我们在韩国的目标是什么?”美国一直模糊一清。

1950年7月美军登陆朝鲜半岛时称,目标是“击退侵略”,但是这个字词 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从来也没界定清楚。仁川登陆告捷,美军的目标改为“统一”朝鲜。1950年11月26日志愿军反击后,杜鲁门又放弃“统一”作为作战目标,改称统一留待“日后再谈判”。

“遏制侵略”这个模糊的概念,因为战场失利,成为美国的主要目标。1951年4月撤了麦克阿瑟职务时,杜鲁门再次修正美国的目标,“遏制侵略”首度界定为,沿着现有停火线(不管它在哪里)达成和解。

军事上的奇灾大祸

中国多次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周恩来总理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向美传说,“南朝鲜人不要紧,但美国入侵北朝鲜将会遭到中国的抗击”;“美国军队真果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美国认为不过是“外交讹诈”,“虚张恫吓的宣传而已”。

美国之所以对中国的警告不屑不顾,是因为中央情报局列举一大堆中国不会全面干预的理由;其中主要理由是,“中国共产党人毫无疑问害怕与美国交战的后果,中国经济建设将由于战争负担而受到危害”。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时,“美国大为震骇,造成几近恐慌的撤退”。美军“坠入中国人的陷阱”,“陷入灾难的边缘”。战争的结局是把美军赶回“三八线”,中韩之间隔着一个朝鲜,至今已有67年。朝韩双方百万大军仍虎视眈眈,摩擦不断,并酿成朝核危机。

朝鲜战争在美国人的文字中尽管描绘成“一场苦涩的小战争”。尽管美国只承认死亡5万多人,但就这一数字而言也是不小的,但杜鲁门仍玩“文字游戏”,称不过是一场“警察行动”。美国共和党人却称为“军事上的奇灾大祸”,“本世纪对外政策的蠢举妄动”;美国人称“有两样东西我们应当躲开——朝鲜和淋病”。

历史又似乎回到了原点。半岛烽烟再起。美国在半岛要达成什么目的,是根除朝鲜核设施,还是颠覆朝鲜政权,还是帮助韩国统一半岛,还是兼而有之?美军是否跨过三八线,鸭绿江边是否会出现一个亲美的军事集团?

基辛格认为,“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州,侵略中国北方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警告美国不要再“误判”中国,不要在“三八线”跌倒两次。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