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手榴弹为何要敲一下才能引爆?为何这样做?
文|军刀
电视上看战争题材影片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在与日本交战的战场上,会发现日本兵在作战时,每次投掷手榴弹都会在拉掉保险环之后再往头盔上敲一下才扔出去,之后才会爆炸对地方造成伤害。就是什么原因呢?

十年式、91式、97式、简化版本的99式,是我们熟知的日式手榴弹。其中99式是跟中国军用木柄手榴弹一样呈圆柱形,而美军用的手榴弹是程卵形的,两者差别大,一看便知。91和97式是最常见的手榴弹,其重为450克,内置90克TNT炸药,能造成10半径的杀伤力。日本手榴弹在此基础上预制纹路以增加破坏力。

日本的手榴弹这种特殊的引爆方式是由其特殊的机构决定的。其引信发火是针刺式的,内部的击针是他的心脏。击针上部是保险帽。不使用时,保险帽插在引信上,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割开来。要使用的时候,拔掉保险销,这样,保险帽与击针就分开了。但是,如果不碰撞击针,就不会引燃导火索,手榴弹就不会爆炸。因此,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士兵必须将手榴弹往头盔碰撞一下,才能将手榴弹引爆达到效果。

日本设计手榴弹的这种特殊的方式,目的也是为了让手榴弹更安全。美国的手榴弹则是不需要这样,他是不需要任何外力,只需拔掉保险销就会让手雷爆炸。历史上,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在丛林作战时常常因为保险销准备树枝挂住而造成自取灭忙的道路。日本的手榴弹相比较而言就安全许多。

然而,这样说不代表日本的这种手榴弹就没有任何弊端,很明显日式的手榴弹在作战时多了一个程序,就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使得在实战当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投掷手榴弹而丧失性命。因此,作为战时的军用品,简易的手榴弹对作战士兵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日交战时期,日本的手榴弹是中国军队急切需要的武器装备。即使使用上程序有些复杂,但是质量是可以保证的。在国内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作战中就曾抱怨,我军装备条件太差,在作战时对日本造成不了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作战效率。由此可见,历史时期日式的作战装备是我军手中的利器,然而这是日本方面不知道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