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抗战8年改14年 认知中日同时战而不宣很重要

文|天涯观察


昨日,一则《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新闻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十四年抗战从辩论期迈入正式期,这是一个好的消息,一方面弥合了人们对抗战时间的不同认知,另一方面也将提醒每一位国人,长达十四年的抗战绝非抗日神剧那样无耻搞笑,我们当年与日本的差距以及现在与日本的差距都必须进行深刻的认知和反思。最为重要的是,教科书的改时间,也不能仅仅以改时间为目的,而是应当以14年抗战中,中日双方为何前期都战而不宣的真实史料为教育目的。


八年抗战的时间表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全国抗战为标志,这一点是不为错的,但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现在将多年来八年抗战的时间改为十四年抗战,需要捋清楚的重点是,为什么要做这个改动?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动。


日本从九一八开始到战争结束,从未对中国宣战,让人费解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抛弃中国元素,全面学习欧美元素后,日本相比起当时的中国国富民强,为什么还是要决定战而不宣?相关资料显示:“对华宣战的有利后果有三项:一,可以表明日本彻底战争的决心;二,防止第三国向中国输出武器;三,获得军事占领等交战权益。”

“另一方面,对华宣战的不利后果,则多达九项。其中包括:一,践踏“不以中国民众为敌”的声明;二,失去对话直接交涉的途径;三,违反《非战公约》,可能获国际制裁;四,国联极可能会原因盟约对日制裁;五,日物资供应将受美国中立法影响;六,对香港越南封锁将引起英法反感;七,苏联将趁机对华采取积极援助;八,日本将丧失过去获得的在华特权;九,日本在华的公产也会被中国扣押。”


另据中国学者孟国祥、费迅研究,在1939年以前,日本选择不对中国宣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日本战而不宣,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煽动国内民众仇华情绪,逃避发动战争的责任。第二,受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制约。1930年代,中国国内亲英美势力上升,英美与中国合作渐多,在外交上对日本渐趋强硬。另一方面,苏联和日本在争夺远东势力范围问题上,一向对立。日本对英美苏三国势力有所忌惮。第三,日本不宣战,也符合其“以华制华”的战略方针。为侵略中国,日本在中国扶植多个傀儡政权。第四,日本战而不宣,是为了继续援引“中立法案”,从美国和其他国家取得军用物资的援助。第五,日本虽未对华宣战,但实际已部分地行使了交战国权利,较为有效地阻滞了国际社会对华援助,当然也就不必为此而考虑正式宣战了。

这些研究,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日本军郑虎利于战而不宣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国力悬殊的对比,还积极规避国际和战争所带给日方的各种不利因素,将侵略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当时的国民郑虎,则也只能选择战而不宣的方式来对抗。


根据相关报道:“1937年7月16日,蒋介石召开会议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两天的讨论分析认为:不宣战是当前的良策,并于8月14日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以“自卫”的方式对日作战。之所以如此,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国际对宣战的责任认定。1933年7月,伦敦侵略定义公约第2条第1项规定,凡首先“对他国宣战者”即为侵略行为。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虽然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但并未宣战。中国是被侵略国,国民政府担心如果对日宣战,有可能陷于混淆战争责任的境地。

二是国际援助。1935年8月,美国正式通过中立法,规定禁止运输军火与军用品给交战国。国民政府战而不宣,其目的是想以被侵略国,而非交战国的身份出现,希冀美国不要实施有利于日本而有害于中国的中立法。三是时机。当时的中国极度落后,国民政府认为中国不可能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而只能“苦撑待变”,即等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等待世界大战的爆发。


该报道表示:“应战而不宣战”,实际是一种政治谋略。”也很好的可以解释抗战为何是14年?该报道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美、英、法、加、荷、澳、新等国随即对日宣战,国民郑虎渴望已久的美、英对日宣战终于到来,蒋介石认为:“中日战争成为世界战争,世界侵略轴心与反侵略阵线的壁垒,也因此完全分明。”中国长期以来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孤军奋战的艰难局面终于结束。于是,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而此时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4年有余,从九一八开始中国已实际进行了10年的抗战。”

在以上相关史料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是,战争不是一件你打我,我打你的表象行为,而是一种贯穿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力与国力之间的对比,侵略与反侵略的不同形态下的不同应对方式,而我们所产生的8年与14年抗战时间不同的根本在于,这场战争在前十年,始终是无一方宣战式的战争,而在战后的定义上存在误区所导致,那么我们改变时间的重点,就需要认识到,为什么对我们民族这么重要的一场卫国战争,竟然连时间都搞不清楚?


让我们再具体的看看,中国当时为何也是战而不宣?晚清昏聩,所导致的中国陷入半集权半殖民半军阀的境地,直到1927年南京国民郑虎成立,这种状态依然裹挟着中国,对中国稍稍放松的一段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积极革新刑法,稳定物价、改革货币、建设道路、改善公共卫生、立法禁毒、扩大农工生产,成效显著。国民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时期因此被后世认为是“黄金十年”。

但这黄金十年与日本自明治维新到抗日战争爆发是有着天壤之别,相关资料显示:“1931至1936年间,中国工业以年均9.3%的速度增长。至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准。但当时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过渡阶段,占中国GDP比重最大的,是农业和手工业。现代工业仅占当时中国GDP总量一成左右。”而日本虽然从人口到国土都远远不如中国,但其工业总产值、钢铁、煤、石油、铜(中方微乎其微),以及飞机、火炮、坦克、汽车、造船、造舰(中方无数据可查,年产值基本为0)等军事力量,都以甩掉中国好几条海峡的方式遥遥领先。

相关资料进一步显示:“直至1937年6月,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对比仍然悬殊。日军当时共有91个飞行中队,共计2700架飞机;中国共有各式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日本海军共有舰艇200余艘,总吨位190万吨,名列世界第三位;另一方面,中国海军自甲午海战后便一蹶不振,当时,只有新旧舰艇66艘,总吨位59034吨。中国海、空军的实力,与日本相比,完全不在同一量级。”


在兵员素质对比上,日本基本上普及了初中,而中国大多数都是文盲,资料显示:“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候补军官仅880人。”更让我们对这场战争触目惊心的是:“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7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中国士兵平时训练多打空枪。即便条件最好的中央军,每名士兵也只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水平。”


我也很希望当时我们的抗日军官是活在抗日神剧中的,可以每人一把无子弹限制的机关枪,还有可以砸下飞机的神石,很可惜的是,战争中现实与理想不仅仅差着骨感,更差着血肉的残酷。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浙江奉化溪口一所学校,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讲话表示:“不可轻言绝交宣战”。中国只能作“外交之抗争”、“经济之抗争”,但“不订丧权割地之条约”。和平不到最后时期决不放弃这样的话,被一些人认为是投降主义、妥协主义,这么说的人,始终无法正确看待那场战争,我们与日本的真实差距,相关研究也表明:“蒋之所以强调“不可轻言绝交宣战”,正是基于“中国国防力薄弱”。“避免过早与日本发生大规模战争”,在当时,绝不只是蒋介石一个人的主张。”


徐永昌致函蒋介石:“对日如能容忍,总以努力容忍为是。盖大战一开,无论有无第三国加入,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但其后日本系工业国,容易恢复,我则反是,实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险。”徐永昌的这个判断无疑是最为精准的,就目前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而言,我们依然落后于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战争对我们最大的悲哀就在这里。

以空间换时间,当时被说为是卖国,而从现实来看,苦撑待变只能是当时的中国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这并非什么洗白,是国力和国人等多种因素叠加下的必然结果,我们现在将8年改为14年,必须要将当时所存在的国情与战争悬殊表述清楚,让我们的后代有清醒的认知。



这种认知必须包含并不限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中国当时的孱弱,是源自于清蛮夷集权社会意识下,对国家发展利益小于皇权利益,对国人愚昧手段大于启蒙手段,由此所导致的落后才导致的挨打,落后才会挨打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而不诠释其真正的成因。

2、对于抗战,必要了解到当时中国与日本的巨大悬殊,并且解释清楚为何当时中日都处于战而不宣的状态,以提醒我们的孩子,战争所拼的是国力、人力以及国际关系,以激励孩子们从自我意识觉醒和思维创造力上,清醒认知到每一个人与远离战争和接近战争是紧密的关系。

3、14年抗战,中国前期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以空间换时间成为必然,我们国家在蛮夷清的集权统治之后导致国力和国人都不如改革后的日本,从而在战争中军民伤亡高达3500多万,以及暂时丧失大片国土成为最惨痛的代价。 

4、 积极抵制游戏战争的抗日神剧,任何一部将战争的胜利来得如此轻巧,将战争儿戏化的影视作品都应该立即下架,以避免孩子们眼中,甚至一些成年人眼中的战争是一件“有趣”的事。事实上,用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武器,要远远高于对战争美化的无知。

5、摒弃残酷的战争复仇论,宣扬思想力、创造力及个人价值,从制造业到科技产业全面赶超日本,从全球经济的“战争”中让日本臣服中国,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8年到14年,宣而不战光荣与否搁置不谈,战而不宣是实实在在的在捍卫我们国家的领土这是可以确定的。我们每一位国人都要对这段血泪史有深刻的了解,我们才能避免以后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或者在以后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不会再次沦为屈辱者甚至是输掉整个民族。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