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的思考—日本为什么不道歉?
文|陆弃

同是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德国和日本采取了两种态度。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勃兰特于1970年12月7日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向在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和波兰平民表示忏悔,史称“华沙之跪”。事后勃兰特说:“我这样做,是因为语言已失去了表现力。”,“华沙之跪”被视为一个文化和政治象征,即德国领导人代表全体德国人正视历史、承担罪责。德国因为“华沙之跪”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原谅,为此勃兰特总理在1971年成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被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中当选“最伟大的德国人(第五位)”。
与德国人相对比的是,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人,从来未对中国人真诚谢罪。相反,许多日本议员甚至包括首相在内的日本领导人,年年参拜供奉着日本战犯的靖国神社,对这些侵华战争的刽子手顶礼膜拜,视为他们的民族英雄。因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几乎每年中国外交部都要强烈抗议表示不满,但日本领导人置若罔闻。可以说,中国与日本在1972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已做了很大的让步,甚至放弃了至关重要的国家赔偿。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以德报怨”的做法非但没有让日本人感恩,反而被其轻视。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198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落成,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纪念人数达803.4万余人次,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博物馆;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2014年12月13日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日本不道歉的后果是延续中国人的仇恨,以前总讲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但日本用残酷的侵略事实证明中日大部分时间并不友好,日本人是中国人摆脱不掉的恶邻。尤其是近百年来的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战争,日本人对中国人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伤害。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侵占到当时中国的首都而进行的报复性的、反人类、反文明的屠杀行为,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侵略战争,本就是非正义的行为,被世界的正义力量鄙弃。在非正义战争中杀害无辜平民,更是罪恶滔天,有如禽兽。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却不道歉,几十年不道歉,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民族是不是撒旦的魔种。而且,日本人变本加利,非法侵占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仗着美国人撑腰,挑衅中国人的底线。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和民族是一个让世界各民族不可思议的民族。提到日本,不得不提美国。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造成美军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珍珠港事件暴发后,美国对日宣战,除了对东京等日本城市进行大规模的飞机轰炸外,新试验成功的两颗原子弹也扔到了日本人的头上,造成了数十万日本人的伤亡。日本投降后,美国以老子自居,长期在日本建有军事基地,按美国的统治策略“改造”日本,粗爆“干涉”日本内政。但令人惊讶的是,日本人并没有对美国胸怀仇恨,反而象小羊羔似的驯服。因为美国原子弹造成的数十万平民伤亡,只是成为一个历史事件,丝毫不影响美日“父子情深”。
了解大和民族特点的另一个参照国家是俄罗斯。发生于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日本人的胜利而告终,但战败国沙皇俄国却“不割寸土,不赔一个卢布”(尼古拉二世语)。二战将近结束时,前苏联对日宣战,以陆军八十个师、五千五百辆坦克、三千八百架作战飞机的绝对优势,两天时间内几乎全部突破日军的筑垒地域,伤亡及俘虏日本关东军多达六十七万人,并乘胜利之威占领了日本领土“北方四岛”,改名为南千岛群岛,被历代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视为“四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至今仍未归还,痛痛快快地报了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战败之仇。对于日本要求的归还领土要求,斯大林曾经表示:“它们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这代表了截止到目前所有俄罗斯领导人的态度。俄罗斯如此“欺负”日本,日本也无可奈何,甚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多个外交场合有意无意巴结俄罗斯总统普京,如同一条跟在主人后面的“叭儿狗”。
相比美、俄对日本的态度,中国简直就象一个“大善人”。抗日战争中国付出了三千五百万军民的巨大代价,直接经济损失约六千亿美元。既便在战争期间,许多中国人还收养了不少日本孤儿,战后送他们回国。中国的优待俘虏是出了名的,既便是仇敌日本鬼子也不例外。中国主动放弃了日本对中国的国家赔偿,中日建交后对外宣传上一片“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论调,日本产品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几乎遭到“疯抢”。中国对日本的友好态度,不但没有得到日本的“投桃报李”,反而遭遇的是鄙视的目光。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如今,中国与日本因为钓鱼岛问题狼烟四起,不知哪天哪时就会发生擦枪走火和意外,如果中日再次发生战争,中国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笔者认为:做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要向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学习,要揍,就要揍疼它。这便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给我的启示。
附文:
谁说“可以原谅”南京大屠杀的?
选编自“马格北”,ID:markthem
▼
2016年12月13日
是南京大屠杀79周年纪念日
1937年12月13日起
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
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
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遇难者达到令人震惊的30万人以上

但是,我也注意到了一句话
“南京大屠杀
可以原谅,不能忘记”
或者说
“南京大屠杀
可以宽恕,不能忘却”
还被印在了日历上

不能忘却,这是对的
这是血与泪的记忆
更是心灵深处难易消弭的伤疤
这样的历史
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
但是
可以原谅?
可以宽恕?
这句话,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吗?
我有点不明白
最简单的逻辑
如果故意杀人可以原谅的话
那还要法律做什么?
更何况,这是大屠杀

这种行为,可以原谅?

这种行为,可以原谅?

这种行为,可以原谅?

这种行为,可以原谅?

这种行为,可以原谅?

我们有什么资格
代表被屠杀被残害的这些同胞和他们的家人说
可以原谅?

正确的逻辑是
首先对方要认错,要道歉
然后,我还要考虑是否可以原谅他们
而他们不认错,不道歉
原谅,又从何原谅起?
有人说,日本有几任首相
不是曾经有过道歉吗?
首先,悔悟、道歉、认罪
完全是不同的三个概念
其次,就算是悔悟吧
前脚悔悟,后脚就跨进了靖国鬼社
嘴上悔悟,骨子里呢?
篡改历史教科书
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
哪里有认罪的意思?
哪里有悔悟的意思?
不要说这不是认罪、不是道歉
简直连悔悟都算不上!
你觉得可以原谅?
更何况
日本政府一直欠南京大屠杀一个正式的道歉
即使是村山谈话
也没有明确的给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一个正式的道歉
更何况,安倍晋三还表示过
他将重新考虑村山谈话中所做的道歉
不是我不够宽容
而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原谅
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做的
立法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与反刑事犯罪法》,该法律规定同情纳粹,否认屠杀(甚至表达对屠杀人数有怀疑),宣扬种族主义均为犯罪行为。诸如行纳粹礼,使用纳粹标志等的就不用多说。
教育
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例如《柏林州学校法》,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有纳粹历史时期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屠杀和集中营的内容。不仅历史课,文学课上关于二战的文学比德国诸多大文豪的作品出现的机会多得多,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到集中营旧址参观。
(此处来源知乎)
即使如此
仍然有犹太人选择不原谅
那我们又凭什么说
可以原谅?

有人说得好
原谅了,就差不多快忘记了
南京大屠杀
这种反人类的罪行
应该永远都处于被审判被批判的地位
就算战犯被审判被定罪
但这种行为仍然是不可原谅
只有永不原谅,才能把再次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
所以
今天我们要说
南京大屠杀
绝不原谅,绝不忘记!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