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美国!中国这项世界级成就 隐藏着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军迷圈
文|牛弹琴

2月12日,北斗三号第五、第六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家族又添新成员。
预计2020年,中国北斗将实现35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能力,成为美国GPS的有力挑战者。
事实上,北斗最高定位精度已达毫米级,这一优势让GPS导航终端成本价从1000多美元暴跌到如今的1美元。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北斗世界领先的背后,隐藏着三个故事。
1991年,海湾战争,伊拉克。
“沙漠风暴”空袭行动之前,一支名为“诺曼底”的直升机分队,利用夜幕掩护,低空飞行,悄无声息地突破防线,精准摧毁了伊军的2个早期预警雷达营,为后来的大规模轰炸创造了条件。

(“沙漠风暴”行动中,一座被美军击中的伊军混凝土机库,顶盖被完全穿透)
沙漠一望无际,缺少明显的地形、地貌标记,定位极其困难。美军却能在夜间纵横大漠,精准打击,靠的就是GPS。
2万公里之遥的卫星,帮助美军打赢了一场地面战争,“沙漠风暴”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星球大战”,GPS也因此一战成名。
始于1958年的GPS,凭借着资历老、名气大以及服务范围广,成为了导航定位的代名词,垄断全球导航市场。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GNSS拓展市场收入接近2500亿欧元,GPS独占鳌头。

(全球GNSS市场规模)
然而,美国向世界开放的只是民用版GPS,精确度远低于自己独享的军用版。更重要的是,美国一手掌控GPS,可以随意关闭或人为增大民用码的误差,自己却不受任何影响。
这绝非危言耸听。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无端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美国直接关掉“银河号”上的GPS,导致“银河号”寸步难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

“沙漠风暴”行动和“银河号”事件告诉我们,卫星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关乎国家安全,绝不能受制于人。
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银河号”事件发生的第二年,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这就是现在的北斗系统。
历时10年,2003年,北斗系统正式开通运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最初的北斗系统被称为北斗一号,由3颗“静轨道”卫星组成)
但是,因起步较晚,北斗系统尚属实验开发阶段,不仅技术参数落后于GPS,覆盖范围也仅限中国,商用价值不高。
就在此时,正计划挑战美国的欧洲,抛出了雄心勃勃的“伽利略”计划,主动“邀请”中国加盟,共同对抗GPS。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也希望借此搭上快车,双方一拍即合。2004年,中欧签署协议。中国承诺投入2.3亿欧元,很快就支付了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刚刚走上正轨的北斗系统也因此被临时搁置。
美国大惊失色,如临大敌,甚至扬言,如果感到威胁,将击毁“伽利略”卫星。
孰知,第二年,欧洲亲美政治人物纷纷上台,政治风向大变,迅速向美国靠拢,开始排挤中国。
中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却无法进入“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上也遭到百般阻挠。
除了得了一个参与者的“好名声”,中国一无所获,只能黯然退出。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卫星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关乎国家利益,绝不能假手于人。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必须独立自主!
被逼无奈,中国决定“单干”。
沉寂数年的北斗系统重新激活——
2007年4月,首颗MEO卫星成功发射。
2009年4月,首颗GEO卫星成功发射。
2010年1月,第2颗GEO卫星成功发射。
2017年11月5日,第24、25颗卫星成功发射。
2018年1月12日,第26、27颗卫星成功发射。
预计2020年,北斗将实现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北斗系统演进)
事实上,北斗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伽利略”,媲美GPS。但要知道,中国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研发一套全新的卫星导航系统谈何容易。
短短20年,北斗系统能够披荆斩棘、后来居上,得益于中国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更离不开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北斗三号工程第三次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之际,正值春节前夕。
当全国人民踏上回家团圆的归途,数百名科技人员却坚守在西昌,执行发射任务。
他们是北斗系统的幕后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