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印一线士兵都已难忍耐!解析洞朗冲突升级可能性

文|美利坚07

2017.08.15中印士兵在班公湖两处区域发生面对面对峙,双方互掷石块,有人受伤;随后双方士兵各自撤出了冲突地点。此消息不仅中方尚未证实,印度军方也不予置评。

2017.08.15中印士兵在班公湖两处区域发生面对面对峙,双方互掷石块

……

以上消息如果属实,可看出端倪:

1-中印双方底层士兵已比较焦躁:因为“爱国主义”毕竟是上层用来忽悠底层官兵和民众的(真正在前沿对抗的全是基层官兵,中级军官躲在掩蔽部里使用望远镜和步话机)。

双方底层士兵已比较焦躁

军衔到一定高度,就是和平时握手留影,战时在掩蔽部里使用望远镜和步话机

2-中印双方高层依然较为克制:因为高层考虑的是“利益”而非“主义”(双方士兵各自撤出了冲突地点。此消息不仅中方尚未证实,印度军方也不予置评…说明双方高层严控冲突的规模和烈度)。

双方政府高层考虑的都是“利益”而非“主义”

……

本人多次谈到:中印之间不会因洞朗冲突而爆发全面战争,甚至因此而发生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便发生边境武装冲突,双方也会心照不宣的控制自己的军队,将其维持在“低烈度边境冲突”模式…(见《洞朗危机的战术问题02-山地作战的炮兵应用》长文)

对冲突未来态势发展的预见

洞朗危机的战术问题02-山地作战的炮兵应用…所做预测

这种冲突一开始:手段是拳打脚踢、石块斗殴,然后上升为使用棍棒、皮带、枪托互砸、激烈时可能使用刺刀、匕首…之类较危险的令兵器。

别看不起刺刀,美军在“治安作战”(或曰:维稳)中也使用。

动刀子之前,也得先比划比划、吓唬吓唬对方…何况是战机、导弹?又不是屁,说放就放?

开枪,是个重大门槛:因其代表着热兵器对抗,是冲突升级的下一阶段;所以,边境冲突中,双方上级都会严控枪械的使用,制定一些政策和纪律,譬如:命令前沿士兵在枪膛里放上一个空弹壳、无命令严禁打开枪械保险、严禁上膛…等,PLA甚至屡次下达“绝不开第一枪”的直接命令。

群情激奋之下,军队控枪严格:普通官兵平常碰不到枪和子弹,还有“绝不开第一枪”命令

但一旦开枪,就意味着冲突全面升级,两国关系严重恶化;对抗手段,除了步枪之外,机枪、枪榴弹、手榴弹…等步兵基础火力,都可能会在冲突中使用。

一旦跨越了“开枪”门槛,则步兵轻武器就皆可使用,但炮兵使用仍然严格收控

即便到这一程度,炮兵也不会轻易介入冲突,因为这意味着冲突进一步升级到边境低烈度战争状态。

在进入这一状态之前,双方还有很多政治策略、法律事务、社会工作…要做,例如:向对方发出严正政府照会、降低外交等级、发出通牒、撤离在对方境内的公民和侨民、禁止己方人员、企业、投资等与对方发生关系、撤出在对方的投资、民族和游资也会纷纷撤离…由于双方政府投资、民资、游资的逃离,引发双方经济下跌,进而引发国际资本巨大损失,而国际资本的金主则会加强在双方之间调停;调停失败后,国际资本会割肉止损,并开始明确站队、报复…

冲突闹大之前:穷人撤侨、富人撤资、境外势力调停…

冲突闹大之前:穷人撤侨、富人撤资、境外势力调停…

冲突闹大之前:穷人撤侨、富人撤资、境外势力调停…

冲突闹大之前:穷人撤侨、富人撤资、境外势力调停…

调停失败,境外势力就要选择站队了…

调停失败,境外势力就要选择站队了…

而即便闹到这一地步,在军事上的对抗表现依然是双方炮战,双方政府和军方依然会严控空中力量使用(因为这意味着“边境低烈度战争”可能升级,任何政府和军队在取得绝对优势之前,不会轻易进入大规模局部战争)…譬如:中越边境战争、印巴冲突…都是这一规则,并非因为敌对双方没有空军和导弹,而是敌对双方政府严格控制战争手段,为政治解决留有后路。

印巴冲突几十年,除金刚怒目外,大杀器就是炮兵…双方“愤怒的克制”为政治解决留后路

印巴冲突几十年,除金刚怒目,大杀器就是炮兵…双方“愤怒的克制”为政治解决留有后路

中苏冲突…也是如此,苏联当时具备对大陆的碾压性优势,在边界冲突中使用了火炮(除东北和西北那两次有名的冲突之外,漫长边界线零星炮击数不胜数,是军迷们所不知道的)但苏军并未使用空中力量对毛时代大陆狂轰滥炸(越界飞行侵犯领空擦个边就跑的事…时有发生)…这是苏军缺乏战机吗?缺乏导弹那?苏军为什么不用?

中苏冲突,苏军拥有压倒性空军和机械化军团,为什么不用?

双方都控制了冲突的规模和手段,为政治解决留了后路

原因是苏联政府控制了它的红军介入冲突之手段和规模,目的是为防止与毛的大陆发生较大战争,而保有政治解决的后路。

就算是得到美帝支持、空中优势近乎∞:0的以阿冲突;在爆发战争时期,以色列当然使用空中力量(但也并非毫无保留,以军有核弹,但以色列政府不敢用战机去投掷核弹…为什么?军迷们当然不懂,也想不明白);而在低烈度冲突中,也是控制空中力量使用的,被对方炮火轰击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出动战机惩罚报复一下;平时以军都是用步兵轻武器进行“治安作战”,动用坦克支援“治安作战”已是很重型装备了(以军坦克上装有较多机枪、60mm迫炮,也是为支援步兵“治安作战”,并减少坦克炮使用)

得到美帝撑腰的以军,其99%“治安作战”也是轻步兵武器…有战机不用,是傻吗?

“梅卡瓦”的迫炮,也是为配合步兵,既能有效作战又能防止“过度杀伤”

至于什么动用“导弹”(军迷根本分不清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核导弹、常规导弹…之间的区别)轰击对方战略目标…睡前洗洗吧,大白天做啥春秋大梦啊… 

军迷们想象中的战争…

……

军迷们会说:咋这么复杂啊?俺在《红色警戒、使命召唤、战争机器》里都是拍拍键盘、点点鼠标…就OK了。

粉红军迷想象中的对印战争,比《红警》还NB !

因为,政客们不是军迷,他们都非常实际、非常狡猾;具体说到印度那个莫迪:他是既想在地盘争端占便宜,又想要大陆的投资(一路一带);而大陆呢?也是既想在地盘争端占便宜,又想要印度那尚未启动的巨大市场(一路一带)…都是“鱼与熊掌想兼得”的主儿;所以,边界冲突才坳得那么难受。

从“莫迪废钞”看,此人脑子里对金钱有明确主张,是个“鱼与熊掌想兼得”的主儿

一切要看2017.09“金砖峰会”…看他莫迪来不来:要是来,那就被朝廷猜透了,是个“鱼与熊掌想兼得”的贪婪者,人只要有贪欲,就可以协商;那么危机就可以通过暗箱交易而被淡化、冷冻、遗忘。要是他不来,事情就比较复杂了,放着金山银山不来搬的,那就是二愣子,这事儿就比较麻烦…那样,冲突还真有可能升级,如上文所言:从砸石头、抡棍棒,向捅刀子、甚至开枪…发展,但至多是双方炮兵交战,就像印巴“锡亚琴冰川冲突”那样,大仗打不起来。

一切要看2017.09“金砖峰会”…看他莫迪来不来

双方若都有“鱼与熊掌想兼得”的欲望,就可协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