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台军欲重启中导“威慑”大陆?红旗17:可以讲个笑话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军事

前阵子美国说要在亚洲部署中导的事情,咱们的态度也很明确了:《“谁部署导弹对付中国,将来就打谁!”》。委实说,就这茬子事,菲日韩都不愿意也不太会接手,毕竟中国这愤怒谁能接得下来?但台湾这“傻儿子”却愣是被忽悠得乱转,咬牙跺脚地居然想重启中导,以期“威慑大陆”。

日前,有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在本月初重启了“擎天计划室”,欲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经研发完成的“云峰”中程地对地导弹的生产计划。

报道称,“擎天计划室”的重启,旨在生产20枚射程可达2000公里的云峰导弹,以及10套机动发射系统,用于对大陆形成威胁。

此消息一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The National Interest)也发文呼应,称该导弹可深入中国内陆,对可能向台湾发起攻击的设施形成威胁。

▲ 你瞧这一唱一和的,还真是默契

关于这款中程导弹的性能,湾湾那边也是自信爆棚,不仅称其拥有超音速机动能力,射程能深入中国大陆北部,可对大陆机场、港口等重要设施发起攻击,还说这是为对大陆的反制手段之一,属于“战略性装备”。

当然,这也不是湾湾第一次大张旗鼓地炫耀云峰导弹了。

早在2012年这个项目被外界发现后,台媒就做了许多关于它打击能力的分(胡)析(诌)。

甚至有政论节目声称,云峰具备轰炸三峡大坝的能力。

▲ 台湾名嘴在节目中一直叫嚣,“云峰”导弹能“打掉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为啥你们湾湾老想着炸我?(图源:观察者网)

不光要炸三峡,人家还要炸上海,还想搞核战争!好怕怕哦~

▲ 莫不是得了失心疯?(图源:观察者网)

那么,这个云峰导弹真有那么厉害?关于这个,我们还得研究一下。

接下来,小兵兵将从性能和部署两方面给小伙伴们详细分析。

一、性能

台湾方面给云峰定位是“超音速地对地巡航导弹”,由台“中科院”研发。该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3马赫,初始型号具备1200公里左右的射程。

▲ 台“云峰”导弹想想图

台“中科院”也曾声明,通过引擎轻量化、改良燃料成分,可进一步提高射程。

根据台媒的说法,提高后的射程在1500-2000公里左右。至于媒体所说的增程技术,尚无具体细节可供参考。

▲ 台“云峰”导弹CG模拟图

小兵兵要提醒大家,从目前透露出的材料来看,云峰实际上不属于中程弹道导弹,应该被划归为中程巡航导弹。

前者的代表有美国的潘兴-II、俄罗斯的SS-20、中国的东风-21。

▲ DF-21D才是正牌的中程弹道导弹

在后者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战斧”式巡航导弹。

而“战斧”导弹也几乎成了巡航导弹的名片。

▲ 闻名世界的美国“战斧”巡航导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目前没有任何充分证据,能够证明云峰导弹具备MIRV(多弹头再入轨)能力,被动飞行段的速度、入轨姿态控制都不得而知。

而在技术细节方面唯一接近实锤的就是,云峰采用四台天弓一型防空导弹所使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导弹发射升空后再点燃冲压发动机。

▲ 台湾天弓一型防空导弹

“天弓”一型在研制阶段就有甲、乙两个方案。

而日后定型为“天弓一”的乙型,就使用了固体燃料,而移植其动力作为助推方案的云峰,也应该采用了固体燃料。

▲ 台湾“天弓一型”防空导弹系统

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技术在国际上仍属一大难题,考虑到湾湾的科研实力,“云峰”的主发动机大概率还是需要使用液体燃料的。

而云峰使用天弓一的发动机,有可能是因为二者研发时间相距较短,利用现成技术节约研发经费,降低研发风险。

▲ 天弓一型于1982年开始研制,比云峰早了6年

小兵兵推测,如果“中科院”通过发动机减重、改良燃料的方式将射程提高至2000公里,也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性不高。

即使达到这个数字,也要在载荷方面做出牺牲,即削减战斗部装药量,但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射程,也会降低威力。

另外一方面,射程也和制导、飞行控制有关。

▲ 2015年美国海军对战斧BlockⅣ进行反舰能力测试

以“战斧”做参考,它通过装配可以提供一定升力的弹翼、高性能涡扇发动机与固体火箭助推器,在不同飞行段采取不同的优化飞行方式,这才达到2500公里的最大射程。

而“战斧”在全球所有经历过实战检验的巡航导弹中,射程是最远的,没有之一。

▲ 战斧使用的威廉姆斯F107涡扇发动机,目前无法确定云峰有类似的动力装置

虽然俄罗斯研发的Kh一555巡航导弹号称可以打到3500公里,但这一说法需要更加充分的材料或实战来引证。

所以本兵认为,云峰仅凭冲压发动机这种燃料消耗速度极快的动力方式,就想打2000公里,难度还是很大的。

▲ 使用冲压发动机的X-43A只能点火10秒,不得不靠B-52运载到空中

不仅如此,对于导弹,至关重要的还是制导。

虽说湾湾隐藏了“云峰”精度的数据,但在导航问题上存在真正的致命伤。

因为它采用的是GPS+陀螺仪指导方式,而GPS要借用美国的精码通道,陀螺仪也需要从美国进口。

也就是说,美国仅靠这两样,就可以精确掌握云峰导弹的生产数量和每一条发射轨迹。

▲ 赖岳谦教授在《海峡两岸》节目中也点出了GPS和陀螺仪受制于美国的问题

而就算台湾依靠自己,攻克了陀螺仪,没有军用GPS系统进行远程导航,你能打2000公里又如何?

圆概率误差(circular error probable—CEP,衡量导弹命中精度的计算尺度)能够达到多少?

敢不敢公布数据!!!

所以云峰目前面临着射程、威力、精度等多方面数据的取舍困难,至于台媒所报导的最大3马赫飞行速度……本兵表示:亚音速的战斧都只能在不到0.8马赫的速度水平上,飞出2500公里的射程,就云峰这3马赫还想打2000公里?

▲ “战斧”巡航导弹,最大平飞速度0.72马赫

当然,导弹在不同飞行段有不同的飞行特征和速度区间,3马赫可能只是某个飞行段的峰值速度。

飞1秒3马赫,那也叫最大3马赫……

二、部署

根据台媒报道,第一批量产的云峰导弹将包含20枚导弹和10套发射系统,这个数量本兵目前持怀疑态度,理由也很简单。

▲ 媒体曾报道台湾冻结“云峰”导弹研发资金,报道中还提到,云峰的量产计划在2014年就被马英九叫停(图源:环球网)

今天突然拿出来说要进行量产,你生产线准备好了吗?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到位了吗?最关键的是,预算足够用吗?

如果没有——请问,要何年何月才能实现20枚的先期生产计划?

再退一步讲,就算你达到了预定的生产计划,又能在大陆的防空网面前发挥多大作用呢?

要知道,当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发射了288枚战斧,到伊拉克战争时,这个数量暴涨到了802枚。

而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还只是美军体系化作战中的起手式。

▲ 夜间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美军战舰

打伊拉克那么点地方都要用到数百枚,想要拿20枚威胁大陆如此大面积的战区单位……请你们先去补补数学行吗?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技术、预算都没问题,量产计划就真的可以实现吗?

2000公里的射程,你可是把美军位于关岛、琉球的嘉手纳、普天间还有九州的佐世保基地全给覆盖进去了,美国和日本会让这种威胁存在?

▲ 2000公里,就是这个距离,很明显不仅是大陆,关岛、日本大半部分、菲律宾、韩国、朝鲜,都被包进去了

2014年的量产计划被叫停,就是奥巴马因为上述原因,给马英九施加巨大压力的结果,拜托小英你动动脑子啊……

所以,云峰这个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台独势力过于焦虑,导致出现被迫害妄想症的病理征状。

而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个吸引眼球的噱头和拉选票的“诈骗”套路而已。

铁血军事,不打官腔,态度鲜明,客观理性。
在这里,了解大国的权谋斗争;
在这里,见识武器真正的威力;
在这里,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