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换装矢量航发后将提升三大性能 战力超越F22

军迷圈官微
文|图腾军情
近日,据最新消息显示,珠海航展时中方2架歼10B战机装备了矢量引擎,并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做出了J-TURN、落叶飘和眼镜蛇等多个高难度动作。在此次表演之后,中国2架枭龙战机也更换了自己的“龙之心”,换装了矢量引擎,根据报道的照片来看,“枭龙”战机在完成这一技术升级之后,就表演了“平螺旋”这一极高难度的动作。从这里可以看出中方正在为加速为战机换装矢量引擎,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中方以及中航工业,对于目前中方的矢量引擎技术的极大信心。

发动机技术被誉为机械工业上的皇冠,而矢量引擎又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就目前来说,能够研发航发的国家屈指可数,在欧洲只有英法德三国,其余诸如意大利、丹麦等国,在航发领域其实并不冒尖,如果不从欧盟获取技术支持,难以独立研发出自己的航发。而在亚太来说,除了中国之外,也只有日本具有独立研发航发的能力。据最新消息显示,日方为其6代机研发的引擎,其推力已经和美方的f-22的引擎持平,甚至还有所超越,可见日方的在航发领域的巨大实力。

而全球航发实力最强的,可能还是美俄两国。美方的航发技术相当先进,目前全球最为强大的航发都在美方的控制下,诸如黑鸟侦察机以及f-22、f-35隐身5代机,都是具有异常强大的引擎,使其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力,不仅可以进行超音速飞行,还具有非常快的速度,机动性极强。而俄方虽然整体实力不如美方,但俄方继承了苏联强大的黑科技,技术底蕴极为深厚,其航发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唯一具有360度矢量引擎技术的,就是目前经济上完全无法和美方相比的俄方。

航发技术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由于现代战争进入了多维度时代,所谓的多维度时代,就是说战争不在局限与地面和水面,而是向着水下和深空前进,水下有潜艇,而天空有战机,在太空还有卫星,这就构成了一个多维度的战场。而在多维战场上,高维对于低维的打击是非常强大的,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不仅仅是说空对地的打击,也包括深海对地的打击,以地面和水面作为一个基准,深空和深海都是相对的高维,而地表和水面都是基础维度。毫无疑问,提升高维武器——战机的核心技术,将有非常有利于提升本国的战力。

中国在航发领域起步是比较晚的,这主要是有好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中方对于航发的研发难度估计不足。在开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方在火箭引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中方在研发战机方面也实现了突破,研发了中方自己的歼10系列战机,但中方没有想到,战机最难度的部分,不是战机的气动外形和航电系统,甚至也不是外在匹配的导弹和武器,而是战机的动力部分。中方将最难啃的骨头留在了最后,其实这也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认真说来,中方也不是不知道航发很难,但却故意将最难的留在最后。

其次,中方材料学长期落后。材料学是一门极为冷门的学科,中方长期忽视这个学科的发展,不仅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少,而且待遇不高,相关的导师都不好找。后来中方完成了对航发的设计,对其进行工业建造,生产完成之后,不论如何修改设计,总是无法将其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后来才知道,不是设计的问题,而根本就是中方的材料不过关,要么是温度上不去,要么就是使用寿命不达标,这才意识到材料学如此重要,要经过成败上千次的反复测试,才能寻找到不同材料元素的合理搭配比例,这才能够打造符合要求的材料。

第三,就是中方起步太晚。中国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始自主研发战机的,而在此之前都是仿造或者购买,因此中方的起步是很晚的。在二战中,各国都有自己的经典战机,甚至包括日本,当时也打造了强大的“零式”战机,一度让美国舰机损失惨重,甚至被打到吐血,后来美国也研发了经典的舰机,至于德国、苏联更是有不少的经典机型。人家都玩完了,中方才开始研发自己的战机,这是相当滞后的。当然,中国进展神速,从中国攻克了矢量引擎技术可以看出这一点。

外界对于中方航发的进展是非常关注的,这是由于随着改革40年时间的过去,中方已经成长成为了全球仅次于美方的大国,不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已经接近美方的水平,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实现了反超。比如中方的工业生产能力超越了美方,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工厂,而美国的除了军工极为发达之外,在民用工业方面近乎于裸奔。而在量子技术、激光和电磁技术领域,中方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美国其实要反过来追赶中方,美专家承认要在量子领域赶上中方,起码需要5-10年时间。

在笔者看来,中方矢量技术最终将会应用到歼20这款中方5代机身上,这不仅可以提升中方5代机的超机动能力和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会提升中方歼20的隐身性。据目前资料来看,中方的5代机正面隐身性不亚于美方的f-22和f-35,但其尾部采用的发动机却破坏了其隐身性,而要对其进行纠正,就必须研发新型的、专门为歼20量身定制的新航发。一旦歼20完成了“完全体”,其战力将会直逼甚至超越美方的f-22战机,中国崛起将会获得“神器”的加持,美方在阻挠中方崛起时,就要掂量和思考一下,为此会付出多少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