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最大新舰终于服役:排水量5000吨造了12年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红海军这支经由苏联数十年呕心沥血所打造的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上武装力量,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彻底分崩离析。作为红海军主要继承人的俄罗斯海军,在本国经济严重衰退、军费投入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完全无力维持红海军所遗留下来的这支庞大舰队。加之该国工业体系特别是船舶制造业的崩溃以及技术人员的严重流失,在这种令人悲观的大背景下,如今的俄罗斯海军只得优先保障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水下核潜艇力量的更新与换代,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水面舰艇部队所面临的规模不断萎缩和后继无人的窘境。

(此图非常完美的为我们诠释了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现状)
在这种厚此薄彼的方针政策下,俄罗斯海军中的水面舰艇特别具备较强综合作战能力的大中型水面舰艇更新换代的进程一直是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毫无疑问当属俄海军自苏联解体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22350型导弹护卫舰。该型舰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自2006年正式开工建造以来,在项目施工问题上就出现过多次延宕,而在之后的海试验收中更是因为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多次未能通过俄海军项目验收而无法按期服役,整个项目的拖拉程度堪比印度海军的“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

(项目拖延程度堪比印度海军“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22350型)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还要延期服役多久的时候,根据俄罗斯有关媒体报道: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国家验收委员会主席维克托·伊万诺夫上校于本月26日在位于圣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厂正式签署了22350型护卫舰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的国家测试验收证书。这也意味着这艘于2006年开始铺设龙骨,2010年正式下水,2014年开始首次海试,2015年投入国家测试与验收项目且让俄罗斯海军望眼欲穿的新型护卫舰,在历经“十二年磨一舰”的艰苦历程之后终于修成正果,并将于本月28日正式交付俄罗斯海军进入其水面舰艇装备序列。

(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将于近日正式交付俄罗斯海军)
作为苏联解体以后由俄罗斯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型护卫舰,22350型在整体外观上就与我们传统印象中充满暴力美学与“傻大黑粗”的苏系水面舰艇风格截然不同,其简洁紧凑的设计风格很明显受到了当今主流的水面舰艇设计思路的影响。该舰采用了先进的柴燃联合推进动力(CODAG),满载排水量为5000吨级,最大航速可达29.5节。22350型在其船电配置方面所配备的5P20与5P27两型搜索雷达均为先进的相控阵体制。同时,此型舰还装备了16单元用于发射“缟玛瑙”反舰导弹或“口径”巡航导弹的3S14垂发系统与32单元用于发射9M96系列防空导弹的“鲁道特”垂发系统,以较小的吨位获得了了较强的防空、反潜、反舰综合作战能力。
那么,此次“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是否意味着22350型护卫舰项目获得了圆满的成果呢?在作者看来,轻言成果对于这个项目而言还是为时过早。实际上,有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多次未能通过验收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型号采用了太多俄罗斯海军此前所没有实际运用过的不成熟技术。除了技术不成熟这个风险外,更糟糕的是由于数年前的俄乌克里米亚冲突导致了该型号的后续舰无法获取由乌克兰提供的M-90FR燃气轮机发动机,这直接导致了22350型的第3、4号舰处于施工停滞的状态。虽然俄罗斯方面也已经在近期完成了该型号的国产化,但是很明显,该舰所暴露出的这些问题还是需要不少的时间来磨合与完善。

(技术不成熟与动力问题将是22350型服役后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很显然,“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的正式服役对于极为渴望新鲜血液加入的俄罗斯海军而言,即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如果俄罗斯海军想要凭借着22350型这个项目的成功开启其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更新与换代潮,那么眼下的当务之急自然是需要优先解决影响首舰战斗力生成的技术不成熟问题以及造成该项目后续舰延宕的动力问题。切确的讲,此型舰历时十二年的慢工不一定出细活,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紧随着22350型首舰服役而来的诸多挑战才刚刚开始。至于更进一步的22350M型与所谓的“领袖级”万吨驱逐舰,我们只能默默地祝愿未来的俄罗斯海军梦里什么都有了。(利刃/QG)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