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舰载机弯道超车 新型相控阵雷达和电子飞鲨诞生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大国之翼

最近有消息传出,国产歼15舰载机换装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且歼15的电子战型号也开始成功量产,那么这对中国海军舰载机水平和航母编队作战水平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歼15为什么要升级雷达。

国产歼15的原型是前苏联时代生产的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该机继承了苏-27家族优秀的气动外形和苏-27的航电设备。其早期型号装备的就是苏-27同款雷达:N001型“坦克”机械扫描雷达。该雷达属于前苏联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采用传统的倒置式卡塞格伦天线,大量采用晶体管元器件,对F-18这样的目标探测距离只有80千米,且不具备发射R-77雷达主动中距弹的能力。

经过很多年的使用后,俄罗斯人才为苏-33舰载机换装了苏-30MKI同款的N011M型无源/有源混合型雷达,峰值发射功率为5KW,对空搜索距离达到400千米,对F-18E/F类型的目标探测距离可达到180千米,而且还具备合成孔径雷达功能。从数据上能很清晰的判断出,升级雷达之后的苏-33舰载机,在空中对抗中将更具优势。所以,我们的歼-15舰载机更有必要换装先进的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

作为中国唯一的舰载机型号,歼-15长期使用原版机械扫描雷达,虽经过升级可发射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但战斗力没有得到彻底释放。据悉,此次升级改进的歼-15采用的是中航工业雷达所推出的新型号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关数据暂未对外公开,相信与国产歼-10C,歼-11D和歼-16使用的雷达相似,但性能更为强大,对隐身目标和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势必大幅度提高。

由于升级时间上要晚一些,所以歼-15舰载机吸取了歼-16战斗轰炸机,去年因为雷达性能太过保守而整批次返厂更换雷达的教训。

有了新的“鹰眼”,歼-15“飞鲨”舰载机势必亮出更骇人的獠牙。但是我们不能就满足于此,因为还有更凶悍的“电子鲨”呼之欲出。

最近歼-15电子战飞机出现的消息令人眼前一亮。这果然是“摸着鹰酱过河”的又一生动事例。具备强大电子战能力的EF-18G“咆哮者”电子干扰机一直是众多军迷网友羡慕的对象,当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我军舰载电子战机的借鉴对象。只是没想到。

此次亮相的“电子鲨”最显眼的就是两侧翼尖所挂载的的短基线测向吊舱。通过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到,相比EF-18G和歼-16的翼尖吊舱,歼-15的电子战吊舱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外形更为简洁,飞行阻力更小。最为明显的是将歼-16电子战吊舱上的四个刀片型天线,融合成为一个长条形天线,同时又兼具EF-18G吊舱上的扰流片的效果,不得不佩服我国科研人员的智慧

有了这种重型电子战舰载机型,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编队,在未来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更加有把握,继制空权,制海权之后,制电磁权已成为新的军事制高点。有电子鲨结伴飞行,可大大抵消美军在电子战方面的技术优势。让我们期待歼-15电子战型能顺利量产投入服役。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