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北斗共享联盟:为什么北斗导航卫星被称为大国重器?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社会观察台

据北斗网报道,近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申明》,该声明表示,两系统在国际电联(ITU)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实现了民用信号互操作,并将持续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合作。

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同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完成了系统兼容试验工作,这排除了两个系统合作的技术障碍。

鉴于俄罗斯经济状况,已无力继续在该领域投入,该系统并入中国北斗系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何美国要放下身段来与我们合作?这恐怕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在快速发展有关,特别是今年我国已经多次成功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更是标志着我国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正式拉开序幕。

当我们没有的时候,他们就封锁我们;当我们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时候,他们就放下身段来与我们谈合作。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越封锁,我们就越强大的原因。

在中国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时候,曾经饱受屈辱。

1993年7月23日,美国无中生有地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当时,“银河”号正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突然,船停了下来。事后大家才知道,这是因为当时美国局部关闭了该船所在海区的GPS导航服务,使得这条船变成了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行驶。而且,美国强硬要求必须停船接受检查,在中国船只不听命的情况下,关闭GPS导航服务就会使其自然停止航行。这一事件也为中国发展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埋下了伏笔。

1996年台湾的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台海局势紧张,解放军随后展开一次大规模军演,向距离台湾附近的东海海域发射了3枚导弹,以示警告。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就在所有人为这次成功欢呼的时候,紧接着发射的第二枚和第三枚导弹突然无法追踪,最终导致导弹大大偏离了原定的落点范围。事后的军事分析表明,是美军做了手脚,这两次发射失败由GPS信号突然中断造成。

而且,在这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向台湾海峡派出了两支航母编队,中国发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跟踪,从而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威慑。因此,中国军方认定,无论花多少钱,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3年欧盟发起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的时候,中国的北斗还处在试验阶段,为了学习技术、加快发展,中国宣布和欧洲联合发展“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中方对这件事情抱有很大期望。但好景不长,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方实际上一无所得,反而要担负巨额资金投入,这样的“结局”令中方十分不满。再一次激发了中国人的斗志,中国开始潜心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并抢先发射了自己的首颗区域导航定位卫星系统,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这下欧洲人傻眼了。美媒称:中国“北斗卫星的报复”令欧洲无比尴尬。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实施“三步走”战略,按照“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总体思路分步实施。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一号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二号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目前,前两步已实现,第三步已经开始,北斗系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将与未来的美国GPS系统的水平比肩,甚至比它们更好,将向全球用户提供“好用、管用、实用”的导航定位服务。

作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毫无疑问,在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中,中国不只着重于“北斗”的定位功能,其他诸如侦察监视、指挥、协助攻击等“纯军用”能力也在开发过程中。此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还有一些GPS没有的军事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密短信方式指挥调动部队,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有绝技。在汶川地震和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这一绝技立了大功。

随着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的建成,我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意味着我军精确制导打击能力,特别是远程打击能力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中国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西太平洋任意目标,这是北斗系统带来的巨大战略红利,他的威慑效果堪比核武器,是真正的大国重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