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对枭龙充满兴趣可就是不买:原来是怕得罪“人”

军迷圈官微
文|米粉防务
FC1“枭龙”战机除了在2007年服役巴基斯坦空军之外,还先后在缅甸,尼日利亚等国出口过,不过这之间相隔的时间,却长达10年,这意味着“枭龙”在交付巴基斯坦后,过去了10年,才找到第二乃至第三位买家。除此之外,诸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也均表示过对“枭龙”充满兴趣。

然而,媒体一阵宣传之后,却都没了下文,其中沙特阿拉伯还曾经专门派遣亲王亲自前来观摩“枭龙”,但最终也并没有购买。“枭龙”显然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战斗机,当初许多军事爱好者对其寄予厚望,被认为是中国军火外贸的一张“王牌”,然而,如今看来,“枭龙”在更多情况之下,充其量只是“叫好不叫座”了。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局面呢?事实上,“枭龙”早先最大的性价比优势,已经不明显了,最新一代“枭龙”裸机价格为3000万美元,作为一款三代战机,乍一看这个价格似乎还是很便宜的,但是,要知道,能买得起三代战机的国家一般也不差那点钱。

与其花3000万美元买“枭龙”,不如加点钱买些二手F16,米格29或者苏27,而买不起三代机的国家,一般也会对“枭龙”的价格望而生畏,转而购买更便宜的二代战机,另外,由于“枭龙”的发动机来自于俄国,因此,一般国家也不会冒这个风险去签署需要讨好两个国家的订单。

这并非说枭龙性能不行,枭龙作为一款脱胎于歼7,也就是米格21的战斗机,其性能远超前二者,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和三代战机比肩,但就是这么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令其在国际军火市场格外尴尬,或许,我们仅将其视为“巴铁”定制版战机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