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最新发动机寿命获得突破:已接近美国空军水平

军迷圈

关注

文|观察眼

图为中国涡扇-10B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整个航空工业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一款飞机的研制有着巨大影响。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和研发需要极高的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学科基础能力,在量产装配上需要非常精密的标准化工序,因此被誉为“工业之花”。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具备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能力,而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要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多款新机型都受到了发动机性能限制而影响整体性能。比如中国的直-10武装直升机,在原型机时采用的是普惠公司的PT-6C涡轴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单台功率达到1200千瓦,2部PT-6C-67C足够为直-10武装直升机提供充沛的动力,然而由于美国对普惠公司施压要求其不再向中国提供该发动机,中国只好使用功率比PT-6C低了近30%的涡轴-9发动机,让直-10不得不取消部分功能以减重,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步好转。

而中国的二手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采用的也是现在已经比较落后的D-30KP2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推力12.5吨,而俄罗斯自己使用的伊尔-76MD90A,采用的是PS-90A发动机,推力达到16吨,由于伊尔-76装备了4部发动机,仅仅因为换装新发动机,俄罗斯的伊尔-76就比中国的伊尔-76多了14吨的推力,相当于多了一台发动机。而目前中国最新的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也在使用推力小的D-30KP2发动机。

换装高性能的发动机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求之不得,但现实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进度往往拖了整体的后腿,不少机型由于发动机产能不足,影响了该机的交付数量和制造效率,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航空发展的重要障碍。

不过,中国近些年来也逐步提升航空发动机的制造研发水平。中国仿制俄罗斯的WS-10A发动机已经装备了歼-10A战斗机,虽然在寿命上还没有达到AL-31F发动机的水平,但是对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难得的提升。此外,中国此前研发的WS-13E发动机,是中国在俄罗斯的RD-33发动机的基础上仿制并升级而来的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未来将装备歼-31战斗机,已经达到了美国F414发动机十年前的水平。虽然WS-13E的使用寿命仅相当于F414发动机的一半,但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发动机技术其实是开头难,一旦突破了关键技术,随后的快速发展值得中国军迷期待。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