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毫无隐身可言?俄罗斯嘲讽存在一致命设计缺陷

军迷圈
文|诸葛小彻

图为中国歼20隐身战机
【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551期】近日,俄罗斯劳动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歼20虽然已经服役,不过该机并不能成为一款真正的五代机,因为,歼20的隐身性能还不确定能否满足要求,主要原因是歼20是全球唯一一款采用鸭式布局的隐身战机,鸭式布局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战机机动时,影响战机的隐身性能,这也是歼20战机再设计上存在的一个缺陷,尤其是架20体型巨大,鸭翼调整是产生的巨大雷达反射截面,如有一只巨大的母牛在空中飞舞,此外,歼20还存在这其他设计上的问题,比如发动机还没有实现国产化等。
自歼-20第一架原型机于2011年曝光于世后,外媒都对歼-20技术性能,尤其是隐身性的质疑。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中国在1990年代才研制出第一款自主独立设计的第四代歼-10战斗机,而仅仅过了10多年,中国就设计出了五代机,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那么,歼-20的隐身性到底如何呢?要考察一款隐身战机的隐身性,我们可以分析其气动设计细节得知。

图为美国F35战机
【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551期】歼-20机头和进气道与美国F-35极为相似,机头横截面并非像传统四代机那样的扁圆形,而是专为反射雷达波而设计的近似菱形。显然,菱形机头更有利于反射从正面和侧面多个方向射来的雷达波。歼-20的进气道也类似于F-35,即采用了DSI进气道,这种进气道取消了以往都常见的附面隔板,这在传统喷气式军机上基本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射源。
不过,歼-20成功突破了这一问题,说明歼-20设计团队紧跟世界五代机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除了在外部能很明显看到的机头和进气道构型,歼-20还采用了五代机必然采用的S型进气道。众所周知,喷气式军机的庞大进气口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难以抑制的反射源。美国设计的第一代隐身战机F-117是采用特殊尺寸的隔栅网来屏蔽大部分雷达波的,但此后的B-2、F-22和F-35都为采用这种特殊设计。

图为俄罗斯苏57战机
【诸葛小彻军情观察第1551期】主要是因为这种隔栅网会在飞机高机动飞行中影响到飞机的进气效率,从而影响到飞机的飞行品质,这对于强调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的五代战斗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后期的五代机大都采用S型进气道。S型进气道采用了独特算法得出的进气道内构型,这种设计不但要保证飞机在做高机动飞行动作时,不会影响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还要兼顾能过滤掉大部分射入进气道的雷达波。
目前,被俄罗斯吹的天花乱坠的苏-57并未采用S型进气道。外界分析认为,虽然俄罗斯航空部分也具备设计S型进气道的能力,但这种设计特别考验一国航空工业的高精密运算能力,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基本就没有这方面能力,但中国是高速计算机运算速度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因此,歼-20采用S型进气道看似是个小设计,但背后却蕴含着非常雄厚科学技术基础的支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