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怕中国军舰:没有任何武器 却比辽宁舰威胁更大

军迷圈
文|123军情观察室
今年9月8日,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于下水了中国第7艘815A型电子侦察船,这是自2014年3月以来,我国下水的第6艘该型军舰,也是中国海军第8艘大型电子侦察船。英国权威防务刊物《简氏防务》一如既往的进行了追踪报道,并发表观点称,后续中国海军还会建设更多的电子侦察船。

815是中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建造的大型海上电子侦察舰,从第二艘改进型开始被命名为815A,因为815/815A型电子侦察船都采用星宿的名称来命名,因此有不少网友称该型侦察船称为“星宿”级。该型侦察船装有三个大型天线罩,可以进行电子信号情报的监听、分析。
2010年,815A型首舰天王星号加入海军南海舰队,期间,天王星号担任了不少的试验任务,在各种电子设备成熟和匹配之后,2015年,第二艘815A型天狼星船(舷号854)交付海军,自此,中国开始了同型舰的批量生产工作。

据报道,815/815A型侦察船在服役期间,已经多次在美日等国附近海域被监视其军事演习和导弹发射试验,例如2014年天王星号远赴夏威夷监视美国“环太平洋”军演;2016年天狼星号对日本本土实施环岛侦察;2017年852海王星号在阿拉斯加监视美军的导弹拦截实验等。
在诸多军事装备中,电子侦察船算不上起眼,但它有自己独特和不可取代的作用。如今快速发展的电子和雷达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要受空间的限制,无法做到长时间抵近监控,尤其是移动目标的监控。相比之下,电子侦察船的灵敏度就高很多,它可以在各大洋上纵横驰骋,这就意味着地球表面七成以上,都能被电子侦察船掌握。

所以说,国家海军的建设,不仅需要航母和055这样的主力作战舰艇,还需要大量的辅助船只。有军事评论家就表示,大型电子侦察船的批量建造,正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向全球海军建设迈进的重要标志。
未来,随着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扩大,大型情报搜集船的建造也将进入批量化,情报的收集将不再单纯的依赖地面空中,侦查保障体系的建设志在必得,中国海军执行作战任务也将翻开新的篇章。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