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的艺术,记二战主要装甲车辆涂装大全!
文|军事风云
二战中最经典的坦克无疑出自纳粹德国军队,虽然那是一群偏执狂热的杀人狂,但是他们彪悍的战斗力与精良的武器确实值得研究!
德国一号坦克,下面的图中是西班牙内战时秃鹰军团的一号坦克(德国援助的)。
西班牙内战时的德军一号坦克。
上图是一号坦克指挥车,下图是法国战役时的一号坦克
德国在二战之前强占捷克,将捷克发达的军工产业据为己有,许多捷克军队的装备被立刻编入德军现役,就包括不少装甲车辆。例如图中的LTvz35轻型坦克,被德军编号命名为35(t)。上图坦克引擎盖上的纳粹国旗是为了对空识别,斯图卡将对没有此标志的车辆狂轰滥炸。但是1944年后德国人就再也不敢这么做了,因为天空已经不属于他们。
这是二战期间被德军征用的外国车辆中最有名的捷克产LTvz38,它广为人知的编号是德军命名的38(t)。这种轻型坦克性能优异,即使后来落后于时代,依然作为大量德军自行火炮的底盘使用到战争结束。
38(t)坦克还曾经被德军装备过多国的仆从军。当年几乎全部装备38(t)的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就曾被派去对抗苏军的T-34坦克群。
二战期间唯一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始终在生产状态,也是产量最多的中型坦克就是德军的4号。上图是1939年波兰战役时的4号短管型,炮塔上的实心白十字军徽在法国战役之后就被弃用了,因为被认为过于显眼很容易遭到对方炮手瞄准。下图是1944年诺曼底战役期间的4号短管,在1943年以后短管型号就不常见了。
这是1941-1942年间在东线的德军4号坦克短管型
诺曼底战役期间的德军4号坦克H型,是4号坦克中产量最多也最有名的型号。特征是长管75炮,炮塔或者侧裙板的附加装甲。另外这种碎花纹迷彩和繁复的防磁装甲涂层也是后期型的特色。
1944年早期在法国和东线的4号坦克。都涂有防滑槽一般的防磁装甲涂层,涂装过程费工费时。这是为了防范盟军与苏军的磁性反坦克手雷攻击,磁性物质吸不上来。但是后来发现盟军和苏军都很少使用这东西,在物资匮乏的1945年基本上坦克都不涂这东西了。
1944年在诺曼底和乌克兰的德军4号H型以及J型坦克。
1942年在法国和苏联南部的4号G型坦克。当时一辆四号坦克差不多是当时币值下的2.84万美元。而谢尔曼M4A3的价格是它的两倍。
德军四号H型与J型坦克。炮塔和侧裙板上的附加装甲厚度有时只有5毫米。目的就是把敌军打来的火箭弹或者破甲弹提前引爆,使其无法直接接触主装甲。
1943年的4号G型坦克。二战德国坦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外形匀称的4号长管型。
4号坦克内部结构
1944年9月的德军4号坦克J型,这种迷彩极富特色
希特勒青年师的疯孩子们跟随4号坦克进攻
北非战场的德军4号F2型坦克
德国非洲军团的4号F1型坦克
德军4号H型坦克
库尔斯克战役的德军4号H型
在东线严寒中作战的德军4号坦克
4号坦克H型
4号坦克J型
非洲军团的4号F1型坦克
4号坦克F2型
虎式坦克无疑是二战最有名的坦克,它坚固的装甲,凶狠的火力使其成为了敌军的噩梦,以至于德军拥有了性能压过虎式坦克的武器后依然存在“虎式恐惧症”。
德军虎式坦克,冬季涂装
1943年的虎式坦克
虎式当年第一次亮相不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所向披靡。在列宁格勒战线,德军投入了4辆最新型的虎式坦克,结果遭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苏军的凶狠打击,两辆被当场击毁,其余被击伤,最后只有一辆蹒跚逃了回去。其中一辆被遗弃的虎式还被苏军拉去博物馆展示。但是苏军当时并未体会到它的巨大威力。
虎式内部结构图。红色部分是油箱。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虎式的装甲几乎没什么倾斜角,全靠钢板硬扛敌人的炮弹,后期苏军T-34坦克的85炮,斯大林坦克的122炮,美军的76毫米高速火炮和英军17磅炮都对于虎式构成重大威胁。英军17磅炮甚至可以在1500距离上击穿虎式正面装甲。
1943年意大利战场的虎式坦克。美军在杰拉海滩登陆的时候就遭到虎式坦克率领的中型坦克的猛烈反击,美军的防线被冲垮,所幸海上的美军战舰一顿大口径炮弹盖过来德军才落荒而逃。
在东线作战的虎式坦克。其实二战后期盟军的萤火虫,超级谢尔曼之类的坦克已经可以匹敌虎式,更别说苏军的T-34/85和斯大林-2。但是虎式坦克的车组长期作战拥有丰富的经验,甚至达到“人车合一”的地步。即使坦克性能已经不占优势,依然可以发挥出强大战斗力,这就是“虎式恐惧症”的根源。
虎式在战争后期依然使用,替代它的虎王实际上总体表现根本不如虎式。
日本的坦克技术在交战国中不算先进,甚至可以说在拥有坦克研制能力的国家里排名最后,但是日本坦克是符合日本国情的,由于资源匮乏,日本坦克比较粗糙,由于身材矮小,因而日本坦克个头也比较小。虽说性能不高,但是用在中国战场绰绰有余。
日寇89式坦克,在侵华战争初期使用广泛。当年军阀混战的时候,奉系军阀也使用过雷诺FT-17轻型坦克,对面第一次见到坦克的直系军阀士兵用鸟枪就把霰弹喷进坦克的观察缝杀伤了驾驶员,从而使坦克失去了战斗力。到了抗战,这招对付89式,95式坦克依然有用,可是却再也没有人想的起来,真有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感觉。
日本2式“内火艇”和3式内火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陆两栖坦克。和其他国家的设计有所不同,渡水之前需要接好浮箱。登陆之后需要摘下才能投入作战。这是美军评估日军装甲武器之后唯一认为有些创意的。
日军最经典的97式坦克与其底盘改装的一式自行火炮。和普通人所想不同,97式坦克性能不是特别糟糕,至少不是传说中那么糟糕。在菲律宾等地,日军灵活使用的97式也令美军比较头痛。但是日军装甲部队一旦和美军硬碰硬就全完了。
号称日本最强大坦克的5式坦克,相当于日本人的虎式。还有解放军缴获使用的97式坦克。
1944年在塞班岛作战的97式坦克
1941年12月在菲律宾吕宋作战的95式坦克,后面是被击毁的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不过说实话,95式对斯图亚特并无优势可言。
二战中德军还投入过为数不少的喷火战车。上图是德军二号喷火坦克,下面是德军从法国缴获的夏尔B1坦克改装的喷火战车,在苏德战争初期用于摧毁苏军的坚固工事。
战争末期德军用SDKFZ251半履带车和追猎者突击炮改装的喷火战车
1943年在意大利和东线库尔斯克的德军三号坦克改装的喷火坦克,三号坦克是德军改装最多的喷火战车。三号喷火坦克曾经在意大利小镇对英联邦军中的印度籍部队造成严重杀伤。
三号突击炮改装的喷火战车
1941年东线在伪装网下的二号喷火战车,注意两边履带护板上也各有火焰喷嘴。本图和下图就是本楼第一张图片的车辆。
夏尔B1改装的喷火坦克,把夏尔B车首上的火炮用火焰喷射器替换。一般喷火坦克都需要抵近攻击,因而还是这样装甲厚实的型号比较适合。
T-34/76 1941年型坦克,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最优秀的坦克。由于其各方面性能超过德军坦克,一时间令敌人患上“T-34恐惧症”。
被法西斯阵营缴获使用的T-34/76坦克,由于T-34性能出众,德军一旦缴获T-34往往立即编入部队使用。
T-34/76的1943年型,炮塔形状发生改变,更为高大,棱角更分明。还富有苏联特色的涂着标语。
T-34/76 1943年型。尽管后来出现了更优秀的T-34/85,但是许多76型还是用到了战争结束。T-34是当之无愧的二战最优秀的坦克,虽然谢尔曼坦克的日常综合性能超过T-34,但是由于T-34在防护性与火力上的胜出,最后成为了最好的坦克。
下面是T-34底盘改装的SU-85坦克歼击车。
柏林战役中苏军阵营的波兰军团装备的SU-85坦克歼击车
KV-1系列是苏德战争前期与中期最常见的苏军重型坦克,装甲厚实,但是火力与T-34/76几乎相同。上面是加装铆接钢板的KV-1。
德军作为世界上最喜爱使用战利品的军队之一,作为应急也使用了缴获的KV-1。苏军直到1943年初还多次被德军大量包围歼灭,因而德军缴获了许多苏军重武器。上面的KV-1庞大的车身和小小的火炮形成一种滑稽的对比,下图的KV-1被德军换上了德国造的75毫米长管炮,但是对于这种不适合东线的黄色涂装表示不可理解。
骁勇善战的芬兰军队也缴获过不少KV系列坦克并投入使用。印象中芬兰军队的装甲车辆大部分来自于缴获。
KV-1 1941年型的结构图
苏军近卫部队的KV-1S,可以看出炮塔线条略有改变,加厚了装甲。由于KV-1火力偏弱,1944年以后逐渐被JS-2系列替代。
苏军KV-8S喷火坦克,将76毫米炮更换为45炮以给火焰喷射器腾出空间,喷火器安装在炮塔并列机枪的位置。装有960升油料,可以提供107次短喷射。是阵地攻坚的利器。
JS-2重型坦克,苏军二战后期广泛使用的重型坦克,装有122毫米火炮,装甲厚实,性能优异,但是火炮射速很慢
波兰军团与苏军使用的JS-2坦克
JS-2底盘改装的ISU-122和ISU-152自行火炮
补充一张被遗漏的使用到战争末期的苏军KV-1S重型坦克
一下是部分战争初期的轻型坦克
BT-5快速坦克,在西班牙内战和诺门坎战役中表现不俗,但是到苏德战争中已显落后
BT-7轻型坦克,从炮塔顶部周围一圈扶手似的无线电天线可以看出是指挥坦克
参加西班牙内战的T-26坦克
T-34/85坦克与1943年末投入使用,85毫米火炮增加了T-34的火力,对于德军重型坦克的杀伤力大增。由于使用85毫米火炮必须加大炮塔空间,因而采用了新型炮塔,被德国人称之为“大脑袋T-34”。
柏林战役中行驶在街道上的T-34/85,1944-1945年,T-34/85逐渐成为苏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许多T-34/76也加装了85炮塔。
1945年8月出兵中国满洲的苏军装甲部队T-34/85涂装。
中东战争中叙利亚人的T-34/85,炮塔表面还涂着阿拉伯语。不知为什么,苏军T-34上几乎看不到安装车顶机枪的型号。阿拉伯人的则酷爱安上一挺硕大的高射机枪。
1982年黎巴嫩内战时仍在使用的T-34/85。同一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巴解组织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组建了自己的装甲部队,大多装备T-34/85并遭到以军全歼。
被芬兰军队缴获的苏军BA-20装甲车
苏军中的波兰军团装备的BA-64装甲侦察车,后面的大概是《租借法案》援助的斯蒂贝克卡车
不幸被德军缴获使用的苏制BA-64装甲侦察车
二战初期英军A13,A14巡洋坦克,是十字军战士坦克的前身
十字军坦克初期型,此时还是四个负重轮。十字军战士坦克主要用在北非战场。
十字军战士巡洋坦克,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轻型坦克、侦察坦克,火炮为40毫米。装有星形航空发动机,速度快,机动性奇好,但是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先天缺陷,由于故障被放弃的比被敌人击毁的还多。
在北非战役结束后,由于十字军战士的火力、装甲均无法应对德军新型坦克的威胁,加上美制轻型坦克根据《租借法案》大量到来,十字军坦克渐渐淡出视野,有的被改装成多用途车辆,比如架桥坦克
十字军坦克与其改装成的十字军防空车,后者使用开放式炮塔和双联装高炮
英联邦军极富特色的袋鼠运兵车,似乎就是把布伦机枪车的设置改到了十字军坦克上,使其可以搭乘步兵,加快行军速度,增加防护。袋鼠运兵车有许多型号,丘吉尔,谢尔曼,公羊。。。有的袋鼠运兵车是这样专门生产或改造的,有的袋鼠运兵车就是把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一摘,在炮塔座圈位置露出个大洞供人员上下
二战美军坦克中,在战争初期投入较多的就是M3格兰特,而且它被大量支援给英军与苏军,在后者手中的战绩远比美军手中要出色。
苏军装备的M3格兰特坦克,车体上苏联味十足的涂着俄语口号。
M3格兰特坦克确实算不上好坦克,车体高大,装甲单薄,刚投入战场的时候凭借射程较远的火炮还占有一定优势,等到敌军将长身管坦克大量使用时M3就变得一文不值。格兰特坦克的乘员多达七人,一旦被击毁乘员很难逃生,因此被苏军坦克手诅咒为“七兄弟坟墓”,但也有苏军坦克手喜爱其长身管火炮,称其为“七兄弟之歌”。
M3格兰特坦克是世界上多炮塔坦克热潮消退后硕果仅存的产品,苏联的T-28\T-35多炮塔坦克很快由于性能不足而被淘汰,M3坦克的使用时间却要长得多。
最早使用M3格兰特坦克的可能是英军,在北非沙漠上,M3的75毫米长管炮为英军赢得了不少战术优势。
在缅甸战场作战的美军M3格兰特坦克,对于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的日军,M3坦克枪炮与观察窗众多的优点就成为了对付步兵的利器。
M3格兰特坦克体型过于高大,偏偏又使用的不结实的铆接装甲,它的“招摇过市”在战场上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M3格兰特枪炮众多。当时它车身上的75毫米主炮尤其受人喜爱。但是75炮横向转角过小,于实际反战车作战不利。车顶的37炮使用方便,但威力过小。
二战美军最知名的坦克无疑是M4谢尔曼系列。
图中是1943年在突尼斯作战和谢尔曼和1944年在意大利作战的谢尔曼坦克。两者都是初期型,主要特点就是和M3格兰特相似的底盘和圆滚滚的车体以及相对单薄的炮塔。在1943年前后,谢尔曼的75毫米短管炮可以有效压制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短管炮火力。
1944年在法国战场的谢尔曼坦克中后期型,外型上方正敦实了很多,底盘前方也不像M3那样用钢条分成三份。这时美军许多谢尔曼坦克还是使用75毫米短管炮,相较于使用75毫米长身管火炮的德军坦克处于劣势。由于后勤问题,许多早已落后的初期型谢尔曼坦克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这造成了谢尔曼坦克的重大损失。
自由法国军队的谢尔曼坦克,下面一辆坦克炮塔后方的凸出是电台
自由法国军队装备的识别特征是洛林十字架与菱形军徽
与盟军并肩作战的波兰流亡政府军队装备的谢尔曼坦克1944年时在荷兰与意大利作战
上面一辆坦克有着前期性的圆车体和后期型的方炮塔,这是常见的改装型
二战后期在法国的美军坦克,下面一辆谢尔曼装备大威力的76毫米长管炮,而且底盘不同于一般谢尔曼的T字形垂直悬挂,而是水平悬挂系统。这样的后期型谢尔曼坦克可以有效对抗德军中型坦克。
这是苏军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谢尔曼坦克,两者都是后期型,车体炮塔均见棱见角,火炮也是76毫米高速火炮。由于苏军在1943年前战法比较呆板,常常把高大单薄的谢尔曼用于强攻,因此谢尔曼表现不佳。后来苏军学会了使用谢尔曼速度快,声音小的特点进行迂回穿插,取得良好效果。
1995年波斯尼亚内战中仍在使用的制造于二战的M18坦克歼击车
1944年7月参加眼镜蛇行动装备76毫米长管炮的谢尔曼M4A1。又是前期型的车体加后期型的炮塔,虽然攻击力提升明显,可是防御力依然不足
1945年2月美军的谢尔曼M4A3E8坦克,这是真正的谢尔曼后期型,火力、防护、机动性都有了一个飞跃。主要特征是底盘的HVSS悬挂系统。车身上固定的沙袋与德军坦克上的附加装甲,苏军坦克上的弹簧床垫一样,主要目的是提前引爆敌军打来的火箭弹。
上图是1945年4月在德国境内的自由法国军队M4A1谢尔曼坦克,下图是1945年5月解放维也纳的苏军M4A2谢尔曼后期型
这两张虽然与二战没关系了,但还是二战型号的谢尔曼
上图是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时巴基斯坦军队的M4A1谢尔曼,由于性能业已落后因而表现不佳
下图是1961年在埃及西奈半岛附近的以色列M4A1谢尔曼
太平洋战场上由于日军经常使用一种乌龟形的99式反坦克磁性手雷,因而许多美军坦克侧面都安装有木板以阻止那家伙吸附上来,比德军刷涂防磁装甲省事得多。
澳大利亚军队除了装备英式坦克,也装备有不少谢尔曼
谢尔曼坦克已经成为二战美军的标志,就如同威利斯吉普和汤普森冲锋枪一样
如果说谢尔曼坦克在欧洲对抗德军装甲部队比较勉强,那么在太平洋对战小日的豆坦克就绰绰有余了。
谢尔曼喷火坦克对付日军的地堡工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太平洋战场上的谢尔曼坦克发起集群冲锋
对侧翼猛烈开火的美军谢尔曼后期型坦克。平心而论谢尔曼坦克性能不错,但是战斗力相对偏弱。直接用来对抗德军坦克比较吃力,但是盟军一直占有空中优势,谢尔曼坦克很少需要与德军装甲部队大规模交手
突出部战役中在漫天风雪中英勇挺进的谢尔曼后期型
谢尔曼坦克的乘员分布图
参加登陆战的谢尔曼坦克用坦克登陆艇直接运到滩头
从LCM机械化登陆艇驶下的谢尔曼坦克,背部的散热孔安装上排气道以避免进水导致引擎熄火
二战期间盟军最凶狠的反坦克战车当属英军的萤火虫坦克,谢尔曼底盘装备英国制17磅炮。后者是二战最好的反坦克炮之一,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前装甲,比美军76炮及90炮的穿透力都要强。
萤火虫坦克是英军的反战车杀手锏。
上图的萤火虫全身像龙鳞一样披满了履带板,等同于美军坦克上的沙袋,用于对付铁拳火箭筒
萤火虫坦克对德军装甲部队构成重大威胁,被德军称为“长鼻子谢尔曼”
上图的是德军缴获的萤火虫,迫不及待的拿来使用
萤火虫坦克是深受英军装甲部队喜爱的武器
下图是正从丘吉尔架桥坦克头顶通过的萤火虫
使用坦克登陆艇送往滩头的萤火虫坦克
战场上损坏的萤火虫坦克被英军坦克运输车送去维修
二战期间盟军研制两栖坦克用于参加登陆战,而且出于作战效能考虑,主要是用现有中型坦克改装,被称为DD坦克
英军在瓦伦丁坦克上围起浮帐以增加排水量,在坦克后面安装螺旋桨,使其可以在水面行进
诺曼底登陆中英军的两栖坦克大出风头
上图是加拿大军队的DD坦克。在诺曼底进行登陆的五个滩头中有一个是加拿大军负责攻占,因此也装备了两栖坦克
下图是DD坦克开下坦克登陆艇浮渡前往海滩
DD坦克结构图,除了增加气密性防水性,主要改进就是围帐与螺旋桨。但是这种坦克不能在较大风浪下使用,不然有可能翻沉。诺曼底登陆时在犹他滩登陆的美军放下水的DD坦克就全部被吹翻沉入海底。
DD坦克上岸后只要放下围帐,就可以像普通坦克一样作战。在上岸时可以有效压制德军防御火力。
1945年3月参与强渡莱茵河作战行动的DD坦克。这种特殊的坦克在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战美军最常用的轻型坦克是M3/M5斯图亚特系列
M3斯图亚特根据租借法案被支援给英国、自由法国、苏联、中国驻印军等许多同盟国部队。M3大出风头还是在英国人手中,美国曾经向英军提供过大量的M3轻型坦克,英军随即将其投入北非战场。
图中的是英国第七师装备的“沙漠之鼠”的斯图亚特坦克,由于机动性优良,被英军昵称为“蜜糖”或者“沙漠帅哥”,对付意大利和德军轻型坦克绰绰有余。
作为斯图亚特坦克原型的M1A1轻型坦克在国内训练,注意军徽还是最老式的那种
上图为1941年末在菲律宾对**军的美军M3斯图亚特,下图为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时陆战队的M2轻型坦克,外形与M3差别不大,只是两套悬挂系统距离更远一些,据说也仅仅在瓜岛战役使用过,不久后即被M3完全替代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轻型坦克。右上角是M2,左下角是M5斯图亚特(也可能是M3A3,外形相似难以辨认),其余均为M3。普遍装备有37毫米火炮和7.62毫米机枪。
陆战队的M3斯图亚特坦克,左下角是日军的常见步兵反坦克武器——磁性反坦克手雷。不知图中陆战队员在做什么。
瓜岛特鲁纳河战斗中奋勇杀入敌阵的M2轻型坦克
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算作M3的升级版,前装甲采用倾斜设计以增加防护性。
得到美国支援的南斯拉夫反抗军将M3A3斯图亚特的底盘安装上缴获的德制20毫米四联装机关炮改造成自行高炮车
美军M5A1斯图亚特坦克与自由法国军队的斯图亚特改装车——M8自行火炮。
斯图亚特坦克的性能在二战后期已经略显疲态,因而美军在1944年底投入了新型轻型坦克。
M24霞飞是二战当之无愧的最好的轻型坦克,防护、火力、机动性均在二战轻型坦克中名列翘楚,当然也与其研制投产较晚有关。
英军装备的M24霞飞坦克。在1945年3月强渡莱茵河的战役中M24坦克发挥了重要作用。
M24性能优异,直到1985年希腊军队仍装备有M24。台湾使用M24的时间更长。
西班牙与阿根廷军队装备的M24。霞飞是二战后装备使用最广泛的轻型坦克之一。
M24霞飞坦克基本已经代表了轻型坦克的技术集成,其76毫米火炮甚至可以对抗二战初期的所有中型坦克。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