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40年前苏联航母舰载机梦想:今天中国歼15实现几个?

军迷圈

关注

文|诤闻军事

歼-15是我国航母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也是除了俄罗斯苏-33舰载机之外,世界另一种重型舰载战斗机。关于这两种战斗机的联系,网络上有很多说法。例如维基百科就认为歼-15是从乌克兰获得的一架编号为T-10K-3的苏-33战斗机原型机为参考,来进行仿制研发的。不过最近俄罗斯出版的一些资料,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俄罗斯出版《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一书披露,苏-33的原型机总共生产了11架,分别是T-10K-0(静力试验机)到T-10K-9和T-10U-2。其中T-10K-3曾经是前苏联苏-33项目的第一架联合鉴定试验机,但是由于苏联解体,该机在1994年被强制退役,成为其他飞机的备件库,现在仍然停在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站中。因此,中国从乌克兰获得的,并不是T-10K-3。该机曾经在1991年转场至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但后来由于联合鉴定试验终止而返回俄罗斯。

而该书披露,尽管苏霍伊尽了最大努力,在1992年初将大部分试验飞机转回俄罗斯,但还是留下了1架T-10K-7原型机。2003年乌克兰国防部将该机卖给了中国。因此从俄罗斯的资料来看,中国获得的不是不是T-10K-3而是T-10K-7原型机。

由于苏-33是前苏联开发的第一种大型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因此其开发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1982年开始改装现有的T-10-3号苏-27试验机,验证研制滑越短距起飞——阻拦着陆飞机的可行性。例如1987年8月28日,T-10-3型飞机首次从地面滑越模拟甲板上起飞,总重量才只有18.2吨,机内载油量加到最少,只有3吨,然后才是逐步增加起飞重量。由于T-10-3只有1架,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苏霍伊又制造了T-10-25加入到测试验证中。

正是这两架飞机上百次的验证飞行,为苏-27舰载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大量改进意见,例如为了改善飞行员着陆的向下视野加高座椅、座舱高度增加、光电探测装置移到右侧、优化增生装置降低着陆速度、加强机体结构等等。接下来就是苏-33研发的第二部分。在1985年,苏霍伊根据前两种飞机验证制造了第一架“准苏-33”试验机——T-10U-2。这架飞机基本上接近后来的苏-33,可以用来培训和考核飞行员和空中加油试验,但它的机翼和平尾是无法折叠的。后来的T-10K-1,也是分两步才逐步装上折叠机翼,而且飞机上没有火控系统等任务载荷设备。

直到1987年底生产的T-10K-2,才算是全状态的苏-33舰载机(当时还没有正式命名)。1989年11月1日普加乔夫就是驾驶这架战机,在前苏联首次完成了“第比利斯”航母(今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降落。从1990年1月,共青城飞机厂才开始生产第一架生产型的苏-33舰载机,当时的编号为T-10K-3试验机。1990年总共生产了3架(T-10K-3到T-10K-5),1991年生产了4架(T-10K-6到T-10K-9)。中国获得的T-10K-7,就是在1991年生产的。

尽管歼-15研制可能借鉴了前苏联苏-33的成果,但今天歼-15的性能比原来的苏-33要强上一大截,而且苏-33很多计划但又无法的目标,正在由歼-15来完成。

例如早在1979年前苏联开始论证研究舰载机项目的时候,就想为舰载机装备反舰导弹和空对地武器,包括X-25、X-29、X-31P等武器。但到了1990年,由于苏联电子工业较为落后,出于减重等方面原因,苏-33舰载机的雷达性能很水,虽然载弹量大,但火控系统不支持R-77导弹,也不具备对海对地攻击能力。虽然苏霍伊在1999年曾宣布可将苏-33升级,来发射R-77以及各种空地空舰武器,但这次库舰到地中海执行任务,我们仍然没有看到苏-33能够携带上述武器。

而中国的歼-15,航电系统已经比苏-33先进的多,最新的歼-15改进型甚至装备了主动相控阵雷达。央视公开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歼-15携带鹰击-83反舰导弹。这是因为前苏联当时认为打击水上和岸上目标,不是其航母的主要任务,而中国在改装瓦良格号以及建设国产001A航母目的,显然是利用航母在争夺制空制海权。

此外在1983年,苏联还计划以苏-27为原型机,研制舰载电子干扰机,虽然计划几经修改直到1989年这个项目的进展还是不死不活,等到苏联解体,这个项目就更没有经费而不得不终止。而2014年网上曝光的一张合成图片显示,中国可能正在歼-15舰载机的基础上研发一款舰载电子战飞机。

更有意思的是,早在1971年苏联曾经设计论证1160型8万吨核动力航母方案,将搭载70架各种用途战斗机,安装3套蒸汽弹射装置,1979年苏霍伊还根据这一方案制定了研制弹射型苏-27舰载机的方案,加强了起落架,其战术性能与F-14齐平,超过F/A-18。但是前苏联国防部却直接枪毙了这一项目,首先是取消弹射器改为滑跃起飞,然后是缩小排水量至50000吨。因此弹射型苏-33舰载机从来没有实现过,只是前苏联在纸面上的一个设想。

而中国的歼-15则不同,早在2012年左右网络上就出现了弹射型歼-15战机的模型。2016年7月,网传歼15舰载战斗机弹射型号首飞。2016年11月有微博爆料称中国成功在陆地上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歼-15舰载机。2017年7月,更有微博用户贴出歼-15进行电磁弹射的照片。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的第二艘国产航母——002型航母,将肯定使用弹射起飞的方式,而目前争论的焦点,是电磁弹射还是蒸汽弹射。而这一争论,和研制歼-15弹射型没有实际关系。

因此前苏联在40年前论证研究的航母大型固定翼舰载机的很多理想,正在中国歼-15上一一得到实现,诸如电磁弹射等理念,更是当时苏联所无法想象的。今天我们回顾前苏联研发苏-33的历史,更能体会出中国研发歼-15的非凡意义。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