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解放军战机为啥必须带一款设备 关键时刻必不可少

麦田军事观察

关注

文|麦田军事观察

现代战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挂架数量与挂载弹药总量,这直接决定了一架战机的攻击能力,所挂载的导弹数量自然越多越好,那么攻击目标的次数就越多。

近年以来,我军战机在广泛加挂各式导弹训练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加挂各式航空吊舱,也许有人不太理解,现代战机本身的航电系统已相当发达,中国为何要给战机加装这一不起眼的设备?确实不起眼的东西,往往说不清用途,为啥宁可少挂导弹 也必须带一款设备?如果不挂它,可以多带导弹的。

这属于一种误解吧!现代战机越来越复杂,任何改动都费时费力,新技术却又在不断出现,于是出现航空吊舱技术,将新设备安装到吊舱内,再加挂到战机,等于为战机附加了新功能。航空吊舱用途广泛,也包括多种类型,如:导航/制导,电子对抗等多个类型,其中最关键的当属:导航/目标指示吊舱,作用非常大,在关键时刻必不可少,一是,可以保障战机进行超低空飞机,或克服恶劣天气,并确切找到目标,并为制导武器的使用提供制导支援,任何目标被盯上就别想跑了,比如: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必须与目标指示吊舱配合。

中国从研制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起,就动手研发导航/目标指示吊舱,先后花费约20年时间才实现列装,可见其难度之大,主要是该技术涉及的东西多,要求过苛刻,但是一经突破,那么后面的工作就是水到渠成。

如今我们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更可以出口。比如:WMD-7型昼夜瞄准吊舱,2010年才推出的产品。这款吊舱集成了红外、电视、激光等系统于一体,技术水平已接近于美制“蓝盾”先进瞄准吊舱系统,美军才列装没多久的东西。

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又展出了YINGS-III系列先进机载昼夜瞄准吊舱,并根据其直径(mm)分为330,360和390型,其中330型重230公斤,可适用于不同的挂载机型。从外形上看,它非常类似于美军在2013年才列装的AN/AAQ-33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尤其是多平面固定式石英窗口设计,这样的设计提高了高速飞行下的气动稳定性。

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依任务需要进行调整,系统包括:新一代激光测距仪,高分辨率CCD电视摄像机和红外成像仪,具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在远距离上就锁定目标的能力。目前该系列产品已经投入使用,330型最早出现于歼-16上,390型则被巴空军选用,配备给JF-17战机。

现代航空吊舱解决了许多问题,只需要让吊舱与机载航电连接上即可,一方面,操作方便又灵活,完全依需要来,更一方面,又可以提升战机的作战效能,扩大任务范围,关键是根本不需要对战机本身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比如:歼10,原本无法使用半不动激光制导航弹的能力,如今一具导航/目标指示吊舱,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再挂一架侦察吊舱,即可担任侦察任务。

现在为隐身战机兴起之时,于是我们可以给歼10,歼11加持上光电侦察吊舱,利用红外技术来发现隐身战机,这比单纯升级机载系统更方便,更快速。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