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一次也挨训?美国洲际反导试验拦截率太低饱受非议

烽火君
文|烽火君

2017年5月30日13时左右,美军成功进行了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试验编号为“地基拦截弹飞行测试-15”(Flight TestGround-Based Interceptor-15),简称为FTG-15。演习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的外层空间里,拦截弹释放出的“杀伤飞行器”成功利用其动能摧毁了来袭目标。目标靶弹是一枚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试验场发射的模拟洲际弹道导弹。
从服役到现在,路基中段反导系统(GMD)一直处于争议漩涡,此次“惊人”成绩同样遭到了外界的质疑甚至批评。

单就技术层面而言,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确实是人类科技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众所周知,美国此前进行的数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拦截的靶弹都是中远程弹道导弹,射程不超过4000公里,包括中国此前进行的数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也是。而此次拦截的靶弹是一枚射程超过55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中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距离更远、飞行时速更快、弹道顶点也越高,这就对拦截系统的捕获、跟踪及拦截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冷战期间就发展了多种反导系统,其中既有哨兵和卫兵这样的战略反导系统,也有爱国者这样的战术反导系统,还有“星球大战”这样规模庞大的综合反导体系。这个从陆地上发射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技术异常复杂,美军表示,简单的来理解类似于用一发子弹击中另一发子弹。这是美国第一次尝试拦截和摧毁洲际导弹。从射程上分,弹道导弹分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拥有10000公里射程的洲际导弹是射程最远,需要拦截技术最复杂的。美军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拦截导弹与发射自太平洋夸贾林环礁试验场的模拟洲际弹道导弹“直接碰撞”,导弹防御局长叙林称,试验成功是“难以置信的成就”,是该项目的“关键里程碑”。

美军现在测试的各种反导系统,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星球大战”期间,比如这次FTG-15试验中使用的陆基拦截弹(GBI),动能杀伤技术(HTK)的源头就是美军进行的HOE试验。GBI拦截弹直接的起源是20世纪90年代美军提出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1997年7月7日GBI拦截弹首次试飞,不过这使得GBI并非实战部署的版本,而是使用名为载荷运载工具(PLV)的二级固体火箭发射的版本,它虽然燃尽分离速度慢,但仍足以用于测试大气层外动能杀伤器(EKV)。名为GBI的地基拦截弹是GMD系统的核心,弹长16.8米,直径1.27米,重量达22.5吨,有效射程6000公里,射高可达2000公里。除了用于拦截洲际导弹,它还具备反卫星能力。由于作战能力强大,GBI在美国拥有不少的拥趸,认为它是美国的保护伞。GMD系统采用了“边试验、边部署”的路线,但是其成绩却连“及格”都达不到。让美国不安的是,这套理论上具备拦截洲际导弹的最强反导系统,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而且测试成功率并不理想,拦截成功率仅为52%。其实美国的GMD系统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了导弹拦截实验,这已经是第19次,只不过这次将目标换成了洲际导弹罢了。
这样的表现让GMD系统一直饱受质疑。美国《洛杉矶时报》2016年曾刊文称,五角大楼的作战试验与论证局已记录了GMD系统的严重缺陷,其他政府机构和独立专家也持类似观点。国会无党派调查机构政府问责局在2016年2月出台的一份报告中指出,GMD系统在测试中的表现一直“不足以证实它是一种实用的导弹防御系统”。“由于一些系统和关键设备未充分检验便投入部署,导致GMD系统部署之后的不良后果接连发生。”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战略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吴勤6月1日向澎湃新闻表示,“50%的成功率还是在试验中取得的,作战环境无法与实战相比,这是因为实战条件下,作战环境更加复杂。

FTG-15饱受非议,对于中国、俄罗斯而言,GMD系统成功进行拦截洲际导弹试验值得警惕,其逐步完善将打破战略平衡,国家安全利益遭受损害。在5月31日进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美国成功拦截了1枚模拟洲际弹道导弹目标。中方是否认为这与中方有关”,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希望有关各方在反导问题上慎重行事,以免给全球和地区安全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