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杨民青:千架中国战机开“天眼”战力暴增

文|华语军事

称为“天眼”的中国首款机载风冷二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获得重大突破,这使得中国空军现有近千架三代战机,可以成为三代半战机,从而实现战力的整体跃升。 

神秘隐身20年的“撒手锏”亮相世界

人们记得,2016年10月31日,在珠海航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展示出了多款新型雷达,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专家、媒体的关注和热议。

有媒体评述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携带了多款雷达设备参展,可以算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查”,其中的一款新型雷达,据称是专为战斗机设计的KLJ-7A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过去这一装备十分神秘,一直不为外界知晓。这也是在珠海航展20年历史上,首度展出的中国自行研制的先进雷达。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指用电的方式控制雷达波束的指向变化扫描的雷达,由于这种雷达的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工作,因此,在反应速度、跟踪目标数量、电子对抗能力等多个方面,远超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研究周期长,成为四代机身份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标志。

据悉,中国展出的这款机载有原相挥阵火控雷达,最大的目标探测距离约为110公里,这成为此届珠海航展上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军迷的眼球,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航展会上精美的先进战机和精彩的飞行表演。

据悉,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居国际领先的技术装备,目前,只有美国、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在战斗机上采用。 

外国专家曾预言中国研制不出先进雷达

2012年,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军事强国的军事专家,他在分析了中国现有的军事科学技术水平后,做出了这样的预言:中国以现有军事科学实力的水平,无法制造出国产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当时,许多军事专家也同意这一说法,他们认为,这位军事专家的分析,并非对中国雷达研制水平的贬低,因为,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制十困难,其难度就在于如何使雷达成功散热。因为,战斗机不比运输机,战斗机空间狭小,有源相控阵雷达装备不容易安装和使用,如何成功散热成为军事强国难以逾越的一大难点。 

然而,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事过4年多,中国便公布了自行研制可用于战斗机的先进雷达。此前,已有军事专家经过分析和判断认为,中国的歼-20战机已经使用了国产机载有源相控阵先进雷达。

据公开的消息披露,中国首款机载风冷二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具有三大优势:首先,由于成功运用高效风冷散热技术,解决配装PD雷达战机不能原位直接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世界性难题;其次,与主流液冷系统相比,风冷系统为飞机减轻了负荷;第三,这款新型雷达大大降低了换装成本,缩短换装周期,可大幅提升飞机综合作战效能。

上千架中国现役战机成为三代半机 

军事专家分析认为,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可以供目前中国空军的歼10、歼11以至歼8换装,这也就意味着,人民解放军空军现有的歼10、歼11、歼轰7A等近千架三代机在换装以后,至少可在200公里以外发现普通的他国的第三代战机,从而实现引导中程空空导弹展开拦截,惟战力未达歼11D和歼10B水平。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中国采用先进的风冷技术,这种新型雷达更易被安装在“枭龙”Block3头部,可用于巴基斯坦 空军早期服役的“枭龙”战机上。中国的这款新型雷达或作为其他国家采购“枭龙”选项之一,完全可以让经济能力有限、希望获得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战机的国家如愿以偿。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新型雷达运用高效风冷散热技术,成功解决了配装传统雷达战机不能直接升级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世界性难题,可以在飞机现有的环控、电源、结构等不做任何改变的条件下,进行原位直接换装,大大降低了换装成本,缩短了换装周期。 

此外,中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可以把这型雷达推向国际市场,用于其他国家战斗机升级改造。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引进了苏制的米格-29、美制的F-16等三代战机,配备的均是相对落后的雷达,现在,如果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技术升级,可以打破军事强国长期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 

年轻的首席专家和他率领的英雄团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为中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和新型雷达研制领军人物的林幼权,今年只有50岁。多年来,在他的负责和带领下,中国雷达科研团队先后完成了多项重大国防预先研究课题和工程型号的研制任务。 

中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和新型雷达研制领军人物的林幼权   

有关资料记载,1982年,林幼权考入南京航空学院学习,即:现在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9年,他获得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硕士学位。为了在领域内的进步和突破,林幼权选择攻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 

众所周知,一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才开始深入地研究机载雷达技术,此前,这项技术在中国几乎为空白。可以想象,当时作为课题负责人的林幼权,以及他率领的团队面对的是怎样是一座怎样难以逾越的高山。

在困难面前,林幼权以及他率领的团队成员们,通过刻苦攻关,默默苦干,经过多年的努力,承接和完成了当时人民解放军总装“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重点预先研究课题“X波段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系统技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团队从承接任务伊始,便将研究课题瞄准了国际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面对西方技术封锁,这个英雄团队充分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林幼权的主持下,这个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研制与试飞,雷达系统设计水平不仅居国内领先地位,而且,与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美国 F-22飞机的AN/APG-77雷达不相上下。 

据悉,这一项目曾获2009年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已推广和应用到航天、航空、反导防卫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华语军事专栏作者 | 杨民青)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