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能拦截住中俄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导弹突防技术大突破

兵工科技

关注

文|兵工科技

图注:美国进行反导试验

美国5月30日宣布,首次测试升级版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取得成功。对此,有一些军事专家表示,此次测试成功意味着美国能够形成全维度的导弹防御体系,可以拦截所有种类的弹道导弹,包括战术、战役、战略导弹都能防御。美国由此将掌握全球战略力量的主动权,在战略进攻能力上占据优势。

好多人一看傻眼了,以后只有美国打我们的份了,我们打不了人家了?事实真是如此吗,未必吧。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注意到在人类武器发展史上,进攻性武器和防御型武器作为矛和盾的两方面,从来都是互相促进发展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在发展不假,可导弹突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看来,美国的反导技术虽然厉害,但导弹也还是发展了许多“撒手锏”来反导金钟罩的命门的。

最常用的就是采用分导独立多弹头技术,这种弹头在进攻时采用多枚弹头进行攻击。防守一方需要对每枚弹头进行拦截,所以需要使用多枚拦截弹,因此拦截这种弹头的成本急剧攀升,而拦截成功率却急剧下降, 有关研究证明,目前的洲际导弹的子弹头数为15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 1,也就是说,拦截导弹将无法拦截。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中国早在20年前就已经具备了研制洲际导弹多弹头的技术能力。截至目前,中国有可能为东风-5A型、东风-31A型、巨浪-2型和东风-41型导弹配备了分导独立多弹头。

图注:2009年阅兵式上亮相的东风31A洲际导弹

导弹还可以采用机动变轨技术和末端机动突破拦截。机动变轨技术通常采用高弹道、机动滑 翔弹头等技术或者水漂式弹道。机动滑翔则可多次改变飞行弹道,使反导系统难以发现和跟踪目标。而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同样令人倍感鼓舞,中国的弹道导弹普遍采用了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导弹”,即所谓“弹道——滑翔”式弹道。这种导弹将弹道式轨迹与滑翔式轨迹合二为一,导弹先以弹道方式发射并再入大气层,进入大气层后导弹再采用滑翔轨迹飞行。传统的弹道导弹落点很容易被确定,但是导弹再入大层后再加上个滑翔轨迹对方就很难或者无法确定导弹落点,这样敌方的拦截成功的概率就很低。

导弹还可以采用速燃助推技术,即采用大推力速燃发动机,缩短导弹助推段发动机工作时间,并使其在大气层内关机。采用这种突防技术之后,:导弹飞行时间从整体上缩短24~120秒;由于发动机工作时间短,助推段拦截的窗口期很小;俄罗斯战略导弹的主角—“白 杨”M , 导弹采用大直径新型速燃固体发动机,飞行时间大大缩短,突防能力强,是俄罗斯抗衡美国反导系统的 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目前也在研究这项技术,并将在下一代洲际导弹上得到运用。

图注:“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

另外就是发展高速、超高速导弹,缩短对方反应时间。天下武功,惟快不破。这方面中国也已经进行了4次Wu-14超高音速弹头的试验,这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

在不久前的央视新闻中,官方曝光了中国弹道导弹突防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说明中国在导弹突防技术上早已经有了重大技术突破,俄罗斯在导弹突防技术上也有很高的水平。可见,美国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取得成功,并不代表着它今后就能完全掌握全球战略力量的主动权,就能为所欲为,中俄现有的洲际导弹完全有能力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图注:中国官方曝光弹道导弹突防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