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20全面吊打日本心神?实力不济日只能做白日梦
文|每日点兵
06年时我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见一张日本心神战斗机的照片,流畅线条、细腻的做工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不是开玩笑,那时我真的觉得日本是不可战胜的,对祖国在未来的战争中的存亡也持悲观态度。那时我们的歼10战斗机虽已服役但还未公开,即使07年歼10首次亮相,但机身密布的铆钉和进气口上方那6根小牙签让我心中没底。

日本心神战斗机
那时中国的军工水平远远不如日本的说法极为盛行,打开任何一个网站都能看到对膜拜日本军工的文章,当然也有人指出中国军工优于日本军工的地方,十年后再看全部说中了。直到2011年1月11日歼20横空出世那天,看到了歼20起飞的画面,多年内心游走在迷茫自信彷徨希望之间的我终于踏实了,满脸笑容,也满脸泪水,就像一个自卑自弃的孤儿突然知道自己也有爸爸,而且自己的爸爸不比人家的爸爸差,自卑和抱怨有多深,期待与爱就有多真。自此我对中国更加自信,也更加热爱军事,搜集和研究了大量的心神(ATD-X)战斗机情报资料后,终于知道当年那架差点震碎我膝盖的心神战斗机,只是一架木质模型。肉眼看到的工艺,也不过是刷的一手好油漆,光鲜CG动画遮不住它屎一样的性能。

日本心神战斗机
不只是心神,中日两国在军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先说说总被拿来说事的发动机,很多对军事不太了解的人也许张嘴就夸日本发动机棒棒哒,这其实是在以偏概全,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日本真的很菜。心神的XF-51发动机技术来自英法联合研制的阿杜尔(MK871)发动机,只能算是一款小推力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只有5吨,不及我国已投产的涡扇10B(WS-10B)发动机14.5吨的推力的一半。心神的发动机最具个性的是在机身上安装了折流板结构的矢量推力系统。折流板在防空导弹上用得比较多,各色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在发射后都靠折流板来快速转向,而空空导弹也有不少利用折流板来实现大离轴角发射。但是在飞机上使用折流板,历史上只有美国X-31验证机一个独苗,最终实验结果却是这种矢量技术虽然难度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不适合飞机使用,因为折流板会导致推力严重损耗,这对动力孱弱的心神,不啻于一场灾难。真正具备实战意义的矢量技术是F-22的矩形二维喷口和苏-35的轴对称三维喷口,中国现在也在研发类似于苏35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5月提供的陶瓷基收敛密封片经配装某矢量喷管进行台架试车,矢量喷管矢量循环数为1906次,陶瓷基收敛密封片无故障缺陷,但距离成熟可靠还需要时间去堆,日本最近也推倒重来开始研究轴对称矢量喷管。

心神战机的折流板
心神还有个更致命的弱点,就是机体太小了,和“枭龙”战斗机差不多。在我国对于四代战斗机的探索过程中,某单位曾对低成本型四代机的吨位尺寸控制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证明10吨空重已经是四代机的下限,这个数字还是在飞机采用重量最小的无尾三角翼布局,放弃超机动能力,损失一部分短距起降能力后才得到的。而心神起飞重量只有8吨,这就导致其机体没有足够的空间安置弹舱。而它狭小的机头空间只够装载迷你雷达,没功率再精致的雷达也是个近视眼,只能飞不能打的四代机和航模又有什么区别。

飞行状态下的心神战机
心神外形虽像美国的F22战斗机,但只是“ 貌合神离”,毕竟设计四代机需要很深的气动设计功力,连大型风洞都没有的日本,只有象征性地摘抄些F-22的特征,比如采用了F22相同的“加莱特”式进气口,属于几十年前的老旧设计了,隐身性、跨音速和中低速性能比F35和歼20那种新式DSI蚌壳式进气口要差很多。

心神战机的发动机
总体而言,这种丐版的四代机作为隐身教练机还是很称职滴,毕竟心神本来就是双座型,还使用了T-4教练机的座舱盖和T-2教练机的起落架 。就这么个货色当年竟能把我吓的屁滚尿流。
现在想想,吓尿我的不是武器,而是无知和自卑,是那个“外国月亮就是圆”的成长环境,有时真的很羡慕90后00后,生长在祖国已经强盛时代,从小就比我们自信。但想想那些在落后中奋斗终生也没能看到胜利果实的前辈,咱们80后该知足了。生存在贫弱蜕变为富强的时代,正是有了从无到有的经历,我们才会格外珍视我们国家国防之路所取得的每一步前进。不论中国国运是起是伏,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心系那个看似离我们遥远,但又同我们息息相关的国防事业。这份对军事的爱、对祖国的爱,不会随着青春散场而褪色。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中华家。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