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服役?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究竟啥模样

军迷趴
文|军迷趴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网站4月26日发布了一篇报道,称中国已明确新一代轰20型战略轰炸机的基本要求。在时间节点上,计划于2018年左右首飞,2021年左右交付空军使用。一般来说,外媒对中国军事项目,尤其是重大军事装备项目的相关报道大都是“捕风捉影”,其中既有某些真实可信的东西,也掺杂有大量主观猜测。无论是当年的歼10和所谓的“歼14”战斗机,亦或是首飞前的歼20与运20,无不是虚虚实实穿插其中。

外界曾对所谓的“歼14”战斗机进行过大量猜想和推测
不过在花熊看来,此次俄媒对轰20轰炸机的相关报道,尤其是时间节点推测,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即轰20战略轰炸机的亮相及首飞应该已不再遥远。这既与解放军空军的需求与高层决策群的意志有关,更与中国军工对新型轰炸机的研发进度息息相关。

军事爱好者制作的轰20隐身轰炸机预想图
那么,从为数不多的公开资料来分析,轰20型战略轰炸机的姿态与相关细节究竟会是什么样?请看花熊的分析:
B-2or图-160的“中国版”——空军或更青睐于飞翼式布局
对于中国正在开发下一代轰炸机一事,早已由中国空军司令马晓天上将证实,这与中国建立“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而长期以来,无论是专业的军事专家,亦或是民间军事爱好者,对于新型远程轰炸机的推测基本分为“两大派”——类似美国的B-2派与类似俄罗斯的图-160派。

空军司令马晓天公开证实了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轰炸机的消息
在花熊看来,这两派的意见各有道理,而其中的分歧并不仅仅是在气动外形方面,更是对中国轰20轰炸机的使用定位有关。从目前的一些资料中来看,花熊以为中国空军或更加青睐美国B-2轰炸机的思路。

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强调突防能力
根据俄媒推测的轰20首飞与服役时间节点,按照中国空军主战装备的研发程序、习惯和平均时间来算,中国或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就已经开始了新型轰炸机项目的预研工作。至于气动外形,其是飞机研发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采用飞翼式布局的美国空军B-2隐身轰炸机
当前拥有可进行“全球打击”的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两个,即美国和俄罗斯。其中美军B-2隐身轰炸机虽已问世近30年(1989年7月首飞),但其依旧无愧于战略轰炸机顶点的位置,其中的一大亮点就在于采用飞翼式布局后获得的极佳隐身能力。

网络上公开可查的部分论文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中国航空领域有关飞翼式布局的专业论文曾出现过一轮小小的“井喷”。《飞翼布局隐身翼型优化设计》、《飞翼布局阻力类偏航操纵装置操纵特性分析》、《飞翼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等等,这些在网络上公开可查的专业论文从雷达反射面积、工程力学、气动外形等多个角度对飞翼式布局的相关特点进行了颇具深度的解读。

采用飞翼无尾布局的国产“利剑”隐身无人机
而另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在于,采用飞翼无尾布局的中国“利剑”隐身无人机的首飞时间正是在2013年11月(项目启动时间为2009年)。花熊以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4年“小爆发”的飞翼布局有关论文或是在一定程度上托了“利剑”无人机试飞的福,即“利剑”的首飞和后续试飞给了研究人员大量第一手的直观资料,而非以前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数据。
同时,其或也证明一点,即中国对飞翼式布局的研究或很早就已经开始,即我们的技术人员早早地认识到了类似美国B-2隐身轰炸机的气动外形布局优越性。“利剑”隐身无人机的诞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为以实机形式为飞翼式布局收集资料,并验证新型技术。

美军现役E-3预警机,可进行下视探测,弥补地面雷达低空探测盲区
如此看来,相比起能够低空超音速突防的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方案,中国空军可能更倾向于亚音速但隐身能力更强的美国B-2轰炸机方案。毕竟,低空突防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欺负”地面雷达的探测盲区,但在面对更强大的假想敌时,其往往会以预警机等带有“下视”探测功能的战机来弥补地面雷达的不足,令低空高速突防变得毫无意义。相比之下,以亚音速飞行但隐身性更好的轰炸机或将具备更好的战场生存性。
所以说,从当前中国航空领域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战场模式上看,轰20或更加接近B-2轰炸机,而非俄罗斯的图-160。
大航程搭配适中的载弹量——轰20或以旋转式巡航导弹弹舱为主要武器

飞抵目标上空投弹的轰炸形式已经过时
从当今战场发展来看,接近目标甚至飞抵目标上空的直接投弹轰炸形式早已过时。依靠精确的导航功能,在距离目标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外的“战区外”区域发射巡航导弹,已成为主流选择。

B-52轰炸机配备的旋转式弹舱,可搭载8枚巡航导弹
以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的战略轰炸机为例,其普遍装备AGM-86B型巡航导弹,且是装配在旋转弹舱上。有了旋转弹舱,使用这种旋转弹舱式发射架之后,不需要更换发射架就能够重新装弹,某种程度上可以节约不少时间,而且一种发射架可以同时装备不同型号的弹药,大大提高了任务的灵活性。当然,旋转弹舱本身要占据轰炸机内部弹舱的部分空间,所以其携弹量比起直接挂弹要稍微少一些,不过这可以用提高弹药精度和爆炸威力来获得一定程度的弥补。

轰-6K轰炸机携挂长剑20式巡航导弹
正如花熊在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战区外”发射巡航导弹的打击形式已成为主流,这就不需要轰炸机冒着被击落的风险进行危险的突防行动,与B-2隐身轰炸机的使用方式较为贴合,即也同中国轰20的定位接近。当前,中国空军已经装备了长剑20式空射巡航导弹,推测射程在2500公里左右,其或将成为轰20的首选武器之一。
另一个值得我们留意的地方在于,在美国空军下一代远程轰炸机项目“B-21”中,其对载弹量的要求并非十分苛刻,仅需达到10吨左右即可,这与B-52、B-1B和B-2三种现役轰炸机借20吨以上的载弹量相比少了很多。

美国下一代隐身轰炸机B-21预想图
一方面,这可能与美军对B-21项目的成本限制有关;另一方面,其也说明美军不再追求大载弹量指标,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的轰炸机拥有约10吨的载弹量已基本够用。相比之下,倒不如把富裕出来的重量与空间用来搭载更多燃料,从而实现更远的航程与打击范围。花熊以为,这一点也颇为值得中国轰20参考。

涡扇-20发动机装机试飞
当前,中国在飞翼式布局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可为大飞机项目过渡之用的涡扇-18发动机已经装备了轰-6K轰炸机,更新型的涡扇-20型发动机也已进入装机试飞阶段,这说明困扰中国航空业许久的“心脏病”或将不会对轰20造成太大困扰。这样看来,若从乐观角度出发来推测,此次俄媒报道中提到的轰20轰炸机“2018年首飞,2021年交付空军”还是很有希望的。(花熊)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