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我国采购苏35最终目的只为这两个部件?

文|军事365

作为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苏35在问世之初便备受青睐,随着俄罗斯苏35战斗机在海外执行各项任务的成功以及在中国空军的各项优良表现,俄罗斯苏35战斗机继中国之后又迎来阿联酋和印尼两位大客户,但是俄罗斯对中国空军的待遇可谓优厚,不仅在本国空军急需苏35战斗机的情况下提前向中国交付四架,而且在最近又宣布对于中国采购的24架苏35战斗机的剩余部分将在两年内全部交付。

苏35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在战斗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这款战斗机是俄罗斯现役最强大的战斗机,也是俄罗斯的骄傲,而俄罗斯花了多年时间,终于和中国谈妥了该机进口中国的问题,但是俄罗斯方面表示不会对中国开放源代码,这就意味着苏35将不能挂载我国的一些武器。

这就直接说明了苏35的购买并不是为了作战,因为如果武器都靠进口,那么该战争的成本可就上来了,并且我国现阶段拥有歼20来保证作战,并不需要几架苏35来弥补弥补作战的漏洞,其实苏35上面有两样东西是我国购买整架苏35的真实原因。

首先一个是AL-35FM发动机,我国航空发动机问题一直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AL-35FM发动机4级风扇、9级高压压气机、单级高压及单级低压涡轮,并且该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了惊人的8500kg,这也是我国航空工业需要学习的问题,并且苏35集合了苏联航空工业最高水平的气动设计,该设计风格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有再苏30上吃透,需要采购苏35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还有就是“雪豹-E”雷达,这是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难度较低,那很多人就奇怪了,我国拥有国产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何还要购买无源相控阵雷达呢?大家还记得歼16战机吗?就在去年它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更换,这里的原因不言而喻,就是技术不成熟,可靠性还比较低,有了俄罗斯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对于我国研制新型国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批苏35即将交付中国:俄为何焦急交货

据报道,苏-35战斗机在交付中国后的训练情况十分顺利,由于接飞人员拥有较长的苏-27系列战机飞行经验,因此对苏-35的熟悉非常快,为接收后续的苏-35打下良好基础,据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称,坐落于远东的俄罗斯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正在加班加点制造苏-35战斗机,很快就将交付中国第二批苏-35,而从目前流出的照片来看,苏-35的部署位置在中国南部,很明显能够看出中国购买苏35的主要作战用途。

20多年前,中国购买俄罗斯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后,将其优先部署在东部基地,威慑对象不言而喻。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拥有东亚地区最强大的空中力量,拥有包括F15J、F4J等战斗机,而中国在苏27战斗机加入前,只能依靠老旧的歼7、歼8战斗机勉强和日本对抗,因此苏27在入役后迅速被派往东部沿海,让中日战机间的对峙力量趋于平衡,此次苏-35部署在南方也是同理。

苏35战斗机

对于中国引进苏-35,美国媒体表示,苏35面对F35战斗机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视距内的空战,但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短期内都不会将F35派出执行任务,中国近些年来的电子技术进展飞快,F35贸然出动难保其电磁特征不被中国雷达所掌握。

不过,美专家认为,中国并无意用苏35来和美日F35战斗机进行对峙,而是有更大的用途。中国南部战区濒临中国最广阔的海域,苏35作为苏27系列最终改进版本,机身整体进行了拉长和放大,这让该机可以装载更多的燃料,配合苏35战斗机的外挂油箱,具备可观的远程巡航、打击能力,而中国南部战区广袤的海域可以提供展示苏35实力的机会。

苏35生产车间

苏35战斗机采用了俄新型AL41发动机(即117S),不但加强了推力,还提升了燃油经济性,苏35虽然装备的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但探测范围达到400公里以上,在苏-35来华之前,中国没有类似战机可在不接受空中加油的情况下,飞到距离中国1000公里外地域执行任务。

此外,中国在南方部署苏35也对俄罗斯有一个好处,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会产生对苏35战斗机的强烈兴趣,不排除因为中国装备这款战机,这些国家也会跟风装备的可能性,这也是俄罗斯急于快速向中国交付战斗机的原因。

前些日子有个非常著名的新闻《俄罗斯为了防止中国“借鉴”焊死苏-35发动机》,这消息一出无疑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消息”堪称铺天盖地。当然,结果证明这不过就是一次完全错误的解读,甚至错的有些离谱。

大家熟知的涡扇发动机,本身就是个高度自由部件的组合体,如果不设计成方便拆卸,根本没法维护。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次降临中国的苏-35战斗机上的117S发动机就是完全“透明”,甚至可以说俄罗斯留了不止一手,非常多的“弯弯绕”在里面。

大家都认为117S发动机的材料技术是不可逆的关键,实际上俄罗斯还有非常多的弯弯绕在里面很多新闻在解读这个“焊死”说法的时候,都会提到117S的发动机材料复杂,设计之巧妙,是中国极难复制的。而且在117S发动机上进行了颇多新的“设计“。

引用俄罗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会主席、俄罗斯退役中将叶甫盖尼·布任斯基曾发表的原话:”俄罗斯不会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将顶尖技术交给中国的。“这段讲话是刊载在2016年12月30日的”俄罗斯政策“新闻网站上的。对于这个”预防措施“到底会是什么呢?

中国当年在引进苏-27组装线之后,逐步使用国产部件替换了

从培训-交付-售后 一条龙 必须确保全部由俄罗斯方面全权负责

首先就是合同限制。最有效最直接办法就是把拆卸、维修、更换发动机部件等等工作,在一定年限内全部要求在俄罗斯专家人员的制导下拆卸、安装,并且需要全部采购原厂零部件。这个其实是任何军事武器都会有的条款,大家买辆车都会有一样的要求。

只不过,中国当年在引进苏-27组装线之后,逐步使用国产部件替换了,最终有了歼-11A、歼-11BS,甚至还有触类旁通的歼-15、歼-16的。

除了早期生产线组装和歼-11初期技术支持,再往后都没有俄罗斯专家的参与,俄罗斯自然也没得到什么甜头。这件事让俄罗斯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当中俄苏-35合同谈判的消息传出后,俄罗斯的《塔斯社》就曾特别撰文强调,一定要让苏-35变得“特别”。这个“特别”的含义就非常值得让人揣摩了。

这就是俄罗斯的第二重手段,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进行模块化封装,使得在更换部件时,极难利用中国在歼-11上逐步国产化替代的方式来升级。这就确保了中国的苏-35只能采购原厂零部件。

能够完成这个关键任务的就是,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我们说的还不过是一些小部件,当年俄罗斯在出口苏-27给中国时,甚至还有一种专门的机体维护肥皂,当时进口价格接近10美元,而维护一次就需要4块。

这还是消耗品,另外还有电源车、空调车等等设备,中国最早都是全部原厂引进,后来逐步都形成了国产化。这件事是让俄罗斯也耿耿于怀的,毕竟中国是完全工业化国家,研究点这些那绝对是手拿把掐,只要摸清门路,国产化并不存在难度。

俄罗斯相反在苏-35后勤部分,进行了简化

因此,俄罗斯相反在苏-35后勤部分,进行了简化,保留了原来27系列的通用性,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飞机本身高附加值的系统上。

第三重手段,其实也是中国无法短时间内仿制117S发动机的关键。现代航空发动机,之所以称之为现代,是可把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和操控系统、火控系统,形成了“飞推火”一体化联动操作。而能够完成这个关键任务的就是,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它也被称为“发动机的大脑”。发动机喷口能够完成复杂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飞行姿态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喷口角度,还可以自动监测和检测发动机状态。这些都是依靠于这个先进的“小盒子”。

这才是整台现代发动机设计的核心领域,而俄罗斯这次在117S发动机的FADEC上做足了文章。根据俄罗斯《军工信使报》在2015年的报道称,117S发动机虽然是台改进型发动机,可FADEC是全新设计,体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

虽然俄罗斯在微电子领域并算不上出类拔萃,可在加密和解密的算法领域,绝对是顶尖选手。128位的多层加密算法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破解出来,而如果交给超级计算机去暴利破解,可能需要10年以上时间,这就是俄罗斯的实力。

所以让一个精通解密的人去设计加密算法,再去解密,自然难度很大。这应用到苏-35的FADEC上就是,其输出的控制信号只有发动机自己能读懂,而且在跟飞控、火控联动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流也都是被完善加密的。

俄罗斯这次在苏-35上下了不少“功夫”

这几乎就切断了想破解FADEC控制方法的“念想”,只能靠着飞行员和仪表反馈的参数进行猜测、而无法从原理上真正明白对方是如何设计的。俄罗斯这次在苏-35上下了不少“功夫” 只能说明 只有靠自己才有真正的强大空军!

可以看出来,俄罗斯这次在出口苏-35上下足了“功夫”!其实不仅仅是在苏-35上,在出口印度的苏-30MKI和S-400防空导弹上,俄罗斯都采用了相应的策略。

这才是俄罗斯军工现在的常态化:卖出去的装备看上去不错,但是弹药只能买俄罗斯的、服务也只能买俄罗斯的、甚至升级也只能买俄罗斯的。

卖出去的装备看上去不错,但是弹药只能买俄罗斯的

这一点其实已经越来越多的招致客户的不满,比如印度购买的T-90S坦克就要求不安装俄罗斯主动防御系统而自行采购。

印度购买的T-90S坦克就要求不安装俄罗斯主动防御系统而自行采购

从这些“弯弯绕”和“后手”来看,苏-35只能成为中俄最后的晚餐,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受制于人,连印度都不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军事365”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