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兵式公布新型导弹看朝鲜弹道导弹实力 有了新的进步

兵工科技
文|兵工科技

图注:阅兵式上新亮相的采用16×16八轴TEL发射车,外形类似俄罗斯“白杨”导弹的,极有可能是KN-08基础上研发的洲际弹道导弹
2017年4月15日,朝鲜在金日成广场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在此次阅兵式上,朝鲜展示多种未曾公开的新型武器,包括此前从未亮相过的新型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那么,从阅兵式上的新型导弹来看,朝鲜的弹道导弹技术和核投掷能力又有哪些新的进步呢?
新导弹多系升级而来
在本次阅兵式上,朝鲜展出了两款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最受外界关注。其中一种采用16×16一体化TEL运载/发射车,无论从外形还是结构看,都酷似俄罗斯著名的“白杨”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实际上,朝鲜此前已经公布过采用同型号一体化发射车的重型公路机动导弹,它就是KN-08导弹。因此这次新公布的导弹,极有可能是在KN-08基础上改进推出的。KN-08在最初刚公布时弹头保护罩为细锥形,而随后则更换为扁平型保护罩,意味着其弹头空间容量增大,这次采用更丰满的椭圆锥体发射筒保护罩,说明弹头空间进一步增容,有可能装备小型核弹头甚至多弹头,导弹威力进一步提升。同时,KN-08为三级液体导弹,这次新公布的改型加装了发射筒,可进一步提高其可维护性。液体导弹在燃料加注和发射准备等方面,机动性和快速发射能力明显不如固体导弹,朝鲜通过增加发射筒等方式提高其可维护性和快速发射能力,可谓煞费苦心。
朝鲜此次公布的另一款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了半拖挂式运载/发射一体车,加上圆柱体的发射筒,因此外形酷似中国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半挂牵引车的缺陷在于只能局限在公路上使用,而无法实现越野,生存能力有限。但在TEL一体化发射车受到军控制裁很难获得的情况下,半挂车由于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相对容易进口,因此有利于快速提高朝鲜可机动导弹的数量。由于全世界固体弹道导弹的外形和结构大同小异,因此从外形与“东风”-31接近可以判断,朝鲜这款新型导弹很有可能采用了其自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朝鲜研发固体火箭技术,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8年朝鲜试射“银河-1”运载火箭(“大浦洞”-1中程导弹),其第三级就采用了朝鲜自研的小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当时发射失败,原因就在于固体发动机技术不过关。经过20年的努力,2016年朝鲜宣布“成功试验了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具备研制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因此这款新型导弹,应该就是朝鲜首枚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精度和运载能力分析
朝鲜KN-08导弹和这次公布的改进型号,发射质量约为80吨左右,据此推测其射程约为6000~8000千米,由于头部战斗部舱两次扩容,因此其运载能力约为2~5吨,完全可以运载朝鲜新研制的“增强型原子弹”,预计其爆炸TNT当量最大10万吨,威力相当于广岛、长崎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5倍。如果朝鲜能够进一步研制出氢弹即热核武器,这种导弹的投掷威力更能大幅增加,可运载500万吨左右TNT当量的核弹头。而另一种新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则更远,很可能超过1万千米,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不过目前无论是KN-08及其改型还是更新的固体导弹,都没有进行过实弹试射。
朝鲜的弹道导弹由于军用电子技术水平较低、器件进口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其中制导的惯导和星导系统估计误差较大,加上GPS中制导受美国严格管控,因此预计圆概率误差,中近程导弹约为CEP200米左右,远程和洲际导弹的圆概率误差则在500~5000米之间。在投掷常规战斗部时毁伤和威力有限,但对于投掷核弹头则没有太大影响。
潜射弹道导弹
朝鲜本次阅兵,公布了“北极星-1”和“北极星-2”两种潜射弹道导弹。其中“北极星-1”导弹弹长约为8.8米,射程预计不超过1800千米,且使用液体燃料,需要在潜艇从母港启程前临时加注燃料,因此带弹持续作战时间很短,更多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北极星-2”弹道导弹如能换装固体火箭发动机,则战备执勤时间显著增加。配备朝鲜引进并改装的苏联“高尔夫”级弹道导弹常规动力潜艇,其射程可以覆盖韩国全境和大部分美军驻日基地,是朝鲜核反击的“撒手锏”。

图注:KN-11,“北极星-1”潜射弹道导弹
结语
朝鲜此次阅兵式公布的导弹武器,体现出朝鲜在战略核威慑和远程打击能力上又有了新的进步。由于美国和韩国近年来施加的强大军事压力,朝鲜倾全国之力发展远程导弹和核武器,虽然由于国防科学和工业底子薄、技术封锁严密,过程磕磕碰碰,曾屡次遭遇失败,但每年都有新的进步。根据美国专家评估,距离拥有可靠的全面核威慑和打击能力已为时不远。核武器毁伤威力巨大,一旦半岛开战,极有可能造成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严重后果。希望美、朝、韩等当事方能够认清现实,以和平谈判和政治解决的方式谨慎处理半岛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兵工科技”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