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面对“习特会” 普京默默打出手里最后一张牌

文|军武酷

4月6日至7日,特朗普与习大大在佛罗里达举行首脑峰会。这是特朗普上任以后首次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举行面对面会晤

眼下暗自神伤的可能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了。本来说好的,特朗普上任后将缓和美俄关系,可是等了两个多月,却等来美亲俄派官员的下台和反俄派精心策划的反政府游行。

其实,也怪不得别人,俄罗斯可用于利益交割的筹码实在太少。乌克兰问题上,美国的欧洲伙伴异常强硬,俄美欧三方目前根本谈不到一块去。相反,为了安抚欧洲盟友,美国还不得不强化北约在俄欧边境的驻兵。

在中东,俄罗斯虽然利用强硬军事手段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还和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国家协调了意见。但俄罗斯在中东实质上的影响力并没有突破叙利亚国境,而叙利亚又是其不能放弃和交易的核心利益。

如此,特朗普是想和俄罗斯谈都找不到切入点,面对国内反俄派的压力,只好冷处里美俄关系。而当今世界,中国的影响力那真不是吹的,没有中国很多事情办不成,于是便有了“习特会”。

俄罗斯并没有在一边干着急,而是提前就默默打出手里最后一张牌。---这就是资源牌,而且是北极资源牌。

打资源牌,对于俄罗斯这个资源大国来说,不会轻易出手,但也绝对不是第一次。

想当年,美西方因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压制和制裁,俄罗斯正是对中国打出了资源牌,以资源换取资金,以及在叙利亚出兵问题上的理解和支持。

这次俄罗斯打出了更具广阔战略博弈空间的北极资源牌,这张牌对美国和中国同样具有吸引力。

3月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极-对话区域”国际论坛上发言称:俄罗斯愿意与外国伙伴在不同领域开发北极,具体包括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全球交通走廊以及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

普京的这一提议没有具体指明哪个国家,自然就包括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面对这一提议,美国首先给予了积极回应。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约翰·特福特在此次会议上表示,美国打算与俄合作,以有效管理北极地区的交通。

有了这样一张王牌,俄美、俄中甚至是中俄美三方都有可能坐下来谈,不得不说普京已经将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运用到了极致。

一、北极地区资源丰富,将引领全球未来经济增长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及丰富煤炭、金刚石、金、铀、钼、钽、银、铂等矿藏。据估算,北冰洋深处的碳氢化合物有大约150至200亿吨的燃料。

据俄罗斯科学院的评估,北极地区集中了全俄罗斯和全世界的储备,其中包括40%的黄金,60%的石油,60%至90%的天然气、90%的铬和锰、47%的铂系金属以及100%的原生钻石等。

根据评估,北极矿产资源价值超过30万亿美元,并且其中三分之二是能源资源。而北极对于俄罗斯尤为重要,据统计北极可以开采到俄罗斯100%的金刚石、锑、磷灰石、稀土金属,95%的天然气,90%的镍和钴,还有60%的铜和石油,这些可探明的矿产总储量价值1.5到2万亿美元。

但是,俄总统普京表示:北极地区矿藏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水平都很低,不符合该区域的发展潜力。由此可见,未来,北极地区未来发展潜力无限,抢占北极,就抢占到了经济发展的驱动阀。

二、北极航道将改写世界海上交通格局

(一)北极航道的组成

北极航道目前由两条航道构成,分别是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

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以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直到戴维斯海峡。

这条航线在波弗特海进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时,分成2条主要支线,一条穿过阿蒙森湾、多芬联合海峡、维多利亚海峡到兰开斯特海峡;一条穿过麦克卢尔海峡、梅尔维尔子爵海峡、巴罗海峡到兰开斯特海峡。

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上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该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经西伯利亚以及北冰洋邻海,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日、韩等国港口,中间穿越了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峡。在东北航道上,连接五大海域的海峡多达58个,其中最主要的有10个。

此外,北极航道理论上还有一条穿越北极点航线。这条航线从白令海峡出发,不走俄罗斯或北美沿岸,直接穿过北冰洋中心区域到达格陵兰海或挪威海。由于北冰洋中心区域为多年累积的海冰所覆盖,海冰最为密集和厚实,这条航线预计将是最后开通的和被利用的。

(二)北极航道现状

一是东北航道。

由于天气关系,该航道一年中大多数时候结着厚厚冰层,除了俄罗斯潜艇和破冰船,几乎很少有商船在这一带航行。但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解加剧,东北航道越发具备在夏季通行商船的能力。

2009年7月,两艘德国货船在韩国装货出发,北上穿过了北方航道,并最终抵达目的地荷兰的鹿特丹。目前,东北航道也只在夏季的几个星期里可开放航行。

由于东北航道经过俄罗斯沿岸,从苏联到俄罗斯时期,都将该航道视为国内交通线,所有船只途经该处都必须先向俄方缴付高额“过路费”。但有关东北航道的归属问题数十年来争议一直很激烈,美国、挪威和瑞典一直坚持国际通行权利。

二是西北通道。

西北航道于1903年被正式打通。该航道目前基本受加拿大管辖,但美、俄等国仍认为该航道为国际水道,加拿大政府虽然否认西北航道是国际海峡,但不否认依靠破冰船辅助,西北航道可以对外国船只开放。另外,在国家实践中加拿大也从未关闭西北航道。

从1969年开始,加拿大就一直允许声誉较好的运输公司使用西北航道,至今尚未出现被拒绝通行的先例。实践中,国际社会对加拿大对该部分北极区域的控制大多采取默认态度,与加拿大的“主权归我,允许通行”政策形成默契。

大多数国家愿意遵守加拿大政府的北极水域管理制度,这其中也包括美国的商船和美国政府水面船只。但是由于该航道常年被冰层覆盖,通航船只需为抵御坚冰而进行加固,再加上船只航行所需的高额保险限制了航道作为商业航道的使用。

(三)北极航道开辟的重大意义

北极航道的开辟将改写世界海上交通格局,提升北极战略地位。北极航道将成为联系亚、欧、美三大洲的潜在最短航线。北极航线在航程等方面与其他航线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在环球海上航行中,只能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需绕道非洲南部好望角。

与上述航线相比,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大大缩短航程,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从东北亚前往欧洲或北美东岸,取道北极航线比取道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可减少航程40%以上。

此外,北极航道一旦开通,还可减轻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日益严重的拥堵,避开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威胁。

分析认为:

北极航道开通不仅会直接改变原有的世界海洋运输格局,还将使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整体提升。新航线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催生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航线经过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这种变化将导致世界重心向北方偏移,一定程度上将改变世界格局。

(四)北极航道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速度加快,预示着北极航道的商业通航将不再遥不可及。

2007年欧洲太空总署宣称,根据卫星图片显示,覆盖北冰洋的冰盖面积一直缩减,冰封减少的程度,足以让这条通道可以夏季航行。这是自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

2008年8月中下旬,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至少在12.5万年以来,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第一次同时冰融开通,海冰专家将这些 图像形容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代表人类史上首次可绕过北极开展商业航行。

此外,航道开通后不仅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存在巨大的战略价值,尤其对美俄而言。俄罗斯自苏联时期就视北极为自己的战略大后方和攻击美国战略通道,并在北极部署战略导弹核潜艇。

美国在北约成立后,在从阿拉斯加到冰岛的北极线上,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北极航道未来必将成为大国争控的战略要地。

2013年9月,俄海军北方舰队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北极巡航编队首次往返穿越北极地区“北方航道”遂行巡航部署任务,并向新西伯利亚群岛科捷利内岛运送扩建军用机场所需建筑物资及补给。

此举表明俄军海上作战力量逐步恢复了位北极地区常态化巡航,为俄军常驻北极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8月至9月,中远集团“永盛”轮圆满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首航任务,这是中国第一艘成功经由北极远洋运输的航道到达欧洲的中国商船。

三、各国位北极存在经济利益纠纷,使得北极开发具有相对封闭性和排他性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北冰洋航道是联系亚洲、欧洲和北美大陆的捷径,随着全球变暖,现在西北航道每年大约有5个月的适航期。

与巴拿马运河航线相比,北极地区的航道可能使北美西海岸与亚洲之间的航程缩短6500公里,大大节省商业运输成本,是商业利益非常可观的“黄金水道”。

自2011年以来,北极地区国家为捍卫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利益,频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与北极主权的关联度。

俄罗斯表示,将在北极地区部署军队,以保护其在北极的利益。丹麦公布了《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宣布将于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架200海里的申请。加拿大前任总理哈珀自2006年出任总理以来多次对加拿大的北极地区进行年度视察,该国还多次在北极地区举行年度军演。

此外,全球市值最大石油企业美国埃克森美孚2011年8月30日在俄罗斯黑海沿岸城市索契签署了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但是由于经济利益原因,北极地区开发有相对封闭性和排他性。俄国外长拉夫罗夫称,北极理事会会议曾通过的文件特别强调了8个北极国家(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冰岛、美国、瑞典和芬兰)处理北极事务拥有的“特权”,任何想同“我们的北极地区”合作的国家,必须应遵守这套游戏规则。

2011年8月末,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拟斥资1亿美元在冰岛东北部买下300平方公里的未开发土地,以建造一个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高尔夫球场。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在冰岛进行的重大投资。

由于冰岛是位于欧美大陆之间的大西洋岛国,且在邻近多国竞相提出资源诉求的北极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因此该计划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更是令包括在北极有领土纠纷的国家担忧。虽然丹麦、挪威等国家曾发表言论支持中国成为北极常设观察员国,但触及经济利益,北极国家将会一致对外,反对他国染指北极事务。

例如,2011年第二届“北极-对话的领土”国际论坛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科召开,俄罗斯方面专家则明确表示要抵制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2017年“北极-对话区域”国际论坛上,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就表示,北极圈国家“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从北极资源获利并为促进地区稳定发挥作用”的政策很重要,包括2015年美国和其他5个国家为防止北极商业捕鱼签署的宣言。

此次论坛上,俄美等国扩大谈判的内容,目的是使该宣言变成中国、冰岛、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之间的强制协议。

四、俄罗斯不希望中国插手北极事务的几点考虑

一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在中亚等地的影响力日趋增强,这严重消弱了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主导地位。此外,中国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如果中国插手北极事务,那么中国的势力将逐渐在北极扩大,这将会给俄罗斯造成严重威胁。俄罗斯许多重要战略核设施均位于北极地区,如将北极后方暴露给中国,将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战略被动。

二是俄担心中国向远东地区移民,影响其远东发展战略。

俄远东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目前俄罗斯人口却急剧减少,劳动力奇缺,社会发展面临阻力。为此,近年来,俄不断制定远东地区发展政策,逐步将经济发展重心东移。

2010年1月20日,俄总理普京最终批准了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这意味着俄远东地区的新一轮开发正式拉开序幕。根据该战略,俄政府鼓励居民到远东居住,并有意给予迁移到远东地区并且长期居住的俄罗斯公民土地补贴。

同时,近年来受美亚太兵力调整、朝鲜半岛局势及南千岛群岛问题等外界因素影响,俄对亚太地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得不将军事战略向东转移,强化亚太地区军事影响力。   

综上所述:

俄远东地区对俄罗斯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军事战略地位。而中国是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大量中国人移民俄罗斯远东地区。如中国参与北极开发,必定会派遣大量人员。

但是由于北极目前没有陆地,并且冰块逐年减少,中国大量参与北极开发的人员必定会停留在俄罗斯领土。俄担心中国大量人口内涌入俄远东地区,会对其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及领土安全造成威胁。

三是中俄能源合作紧密,俄担心中国开发北极后减少对其能源依赖度。

中俄能源和资源性的合作,近年来已经构成了两国贸易、经济往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计划,俄罗斯西线每年向中国供气300亿立方米,东线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而且都是为期30年的合作,对两国均有非常重要意义。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竭力推行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战略摆脱对俄依赖,迫使俄罗斯战略东移,加强与中国等亚太国家合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稳步推进,预计2018年底正式供气。同时,中俄西线的谈判也在继续推进中。

此外,中俄在煤炭、电力、炼油、核能、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等广泛领域也取得进展。近年来,两国更是就能源合作问题开展多轮谈判,并就全面扩大和深化中俄能源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在中俄能源合作快速推进时期,如中国能真正在北极地区开发方面获得份额,必将会对俄能源依赖产生影响。

时移世易,当前俄美关系迟迟不得取得进展,中美又进行了首次首脑会晤,俄罗斯在此时机提出共同开发北极,恰恰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

中国应该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如此既能在中美俄三国战略博弈中占得先机,又可获得切实的利益,可谓是一石二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军武酷 ”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