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俄为何放心卖中国苏35?国产项目迟迟无法量产

观察眼

关注

文|观察眼

据俄罗斯“军事趋势”网站报道,俄罗斯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向中国交付第二批苏-35战斗机,目前中国空军对首批4架苏-35的掌握比较顺利,认为这款战机确实是苏-27系列的“集大成者”,综合性能领先中国空军除歼-20之外的所有战机,但是在数据链整合等领域还存在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去解决,俄专家表示这其实非常正常,中国空军的体系与俄罗斯不同,这也是在此前的谈判中,中国方面极力要求对苏-35进行改装,配备中国航电设备的原因,毕竟一款战斗机单打独斗的本领再高,如果无法整合到体系中运行,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

俄专家表示,中国方面对苏-35的评价比预想要高,尤其是综合电子战系统和探测距离达400公里的“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其战场感知和信息传输能力要远超现有的歼-11B和苏-27等型号,能够胜任压制周边三代机的作战任务,将有限的歼-20战机解放出来执行更重要的任务。据透露,中国空军后续根据需求可能还会追加订购24-48架苏-35,组成2-3个航空团,未来还可能升级为航空旅。

在中国引进苏-35的过程中,本身也在开发所谓的“中国版苏-35”——歼-11D战斗机,该战机是在歼-11B基础上研发,升级幅度可谓巨大,包括新版涡扇-10发动机,采用了主流的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新一代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最新的航电设备,整体预期性能指标与苏-35在同一级别,但在苏-35来华之后,通过对比发现,歼-11D虽然在航电设备上领先俄战机,但是在机身结构设计、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依然落后不少,要解决上述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中国空军紧迫的作战需求下,俄专家认为,歼-11D实际上已经面临下马。

对中国空军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快的服役现代化战机,无论是从俄罗斯还是从国内厂家,谁能够提供优秀的飞机谁就能获得订单,实际上中国两大战斗机生产商成飞和沈飞已经开足马力,成飞肩负着生产歼-20战机的重任,还在进行歼-10系列战机的生产,而沈飞则在同时生产歼-11B、歼-15、歼-16,未来还可能量产中型隐形战机,产能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在歼-11D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暂时冻结以将宝贵产能用于更急需的方向。

俄专家认为,虽然歼-11D项目遭到了挫折,但是中国也不是没有收获,未来歼-11D的先进技术,比如发动机全电控制系统、新型雷达和航电设备,都能够应用在其他战机如歼-11B、歼-15和歼-16上,甚至未来在对苏-35进行整合改装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用上歼-11D的技术,至于所谓国产版苏-35项目,未来当中国在发动机等技术上获得突破后,也将会继续推进,但是眼下来看,中国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消化苏-35的技术,而不是盲目去仿造。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