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网络空间:美国空军开发神秘武器应对信息战

诤闻军事
文|诤闻军事
2000年美国空军抛出舒特(Suter)和舒特项目(Project Suter)的概念后,国内军方和研究院所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跟踪研究与分析,舒特系统从一开始就充满神秘色彩。早期关于舒特的信息主要来自《航空周刊和空间技术》杂志在2000-2010年期间的报道。相关报道中宣称舒特系统具有接管敌方网络和入侵敌方链路等神奇的能力。但《航空周刊和空间技术》杂志并非美军官方的媒体,其所发表的关于舒特系统的报道一直也没有得到美军官方的确认。
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国外关于舒特的报道十分稀少。直到2015年之后,美国空军才在年度预算文件中公开发布了对舒特系统的较为详尽的描述。美国空军作为舒特系统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其在正式的预算文件中对舒特系统做出的描述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基于美国空军的描述,我们可以厘清关于舒特系统的一些基本认知问题。

美国空军将舒特界定为一种新型的作战概念,这种作战概念的核心是协同运用ISR能力、非动能能力和动能武器,对敌方的网络目标开展行动。舒特项目围绕这种新型作战概念开发了相应的战术/技术/程序(TTPs)和技术,构建了舒特系统。舒特系统的实质是一个面向服务的虚拟架构,这种虚拟架构的主要载体是一系列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通过机器到机嚣的接口和IP通信网络来实现对美军现有的ISR能力、非动能能力和动能武器的协同。
舒特的网络特征十分明显,其作战对象和作战手段都与网络密切相关。但是,舒特的内涵大于网络空间作战的内涵。根据美军发布的作战条令,网络空间作战是由国防部在网络空间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军事活动、情报活动和日常业务运营组成。舒特的作战域并不局限于网络空间,空中、陆地、海洋和太空都可以是舒特的作战域舒特的作战工具也不局限于网络空间,例如舒特可以使用动能武器对目标实施攻击,这种作战工具显然不属于网络空间的范畴。所以,网络空间作战只是为舒特提供了重要的ISR能力和非能动能力,网络空间作战并不能涵盖舒特。

舒特和电子战的电子战色彩也十分深厚,美军在空军早期开展的舒特1-舒特5系列试验中,RC-135电子侦察飞机和EC-130电子干扰飞机都是核心的装备。但是,电子战同样也不能涵盖舒特。根据美军发布的《JP3-13.1联合电子战条令》,电子战是指使用电磁能或定向能控制电磁频谱或攻击敌军的军事行动。电子战包括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战支援三个部分。显然,电子战并不是舒特的全部,只是为舒特提供了重要的ISR能力、非动能能力和部分动能能力(反辐射武器)。
因此,对舒特内涵的更准确的描述是:以网络为对象的网络中心战。一方面,舒特的作战对象就是敌方的网络。另一方面,舒特为美军提供的“额外的军事价值”其实是来源于其网络中心战体系架构,通过网络将传统的ISR能力、非动能能力和动能动力高效的协同起来,实时共享作战态势,迅速瞄准威胁目标,实施精确的作战行动,并提供准实时的作战评估。
美军将舒特的作战对象分为传统的威胁网络和恐怖分子的威胁网络两类。传统的威胁网络应当是指控网络、防空网络、通信网络等。恐怖分子的威胁网络可能是指恐怖分子使用的通信设备、简易爆炸装置遥控链路等。
美军计划在2017财年的舒特系统升级工作中把电力网络也纳入舒特的数据源,对基本的能流进行建模。可见舒特的作战对象还包括电力网络。由此推测,金融网络、交通网络等公用基础设施网络都有可能成为舒特系统的作战对象。可见,舒特的目标网络范围十分广泛。

根据美国空军的描述,舒特可以对敌方网络中的链路、节点和终端实施作战行动,具体的目标包括:射频和地面链路、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服务器、IP地址、手机、天线、雷达、微波中继、卫星通信接收机、无线电收发机等。可见,舒特可以对网络的不同层次实施纵深作战。
根据美国空军的描述,舒特系统能在的所有类型的冲突中(从战术行动到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行动),为战斗司令部和职能组成司令部提供信息优势。可见,舒特系统将普遍应用于美国空军及联合部队的各种作战行动中,并在夺取信息优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对舒特系统的认知还十分有限,为了避免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应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对舒特系统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认清舒特系统本身的运作过程,分析其对我构成的威肋,并积极研究并部署反制和应对措施。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