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惊讶中国能造出先进牵引车 俄至今造不出类似装备
文|军事热点报导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战机,当时随机到达的还有一批俄罗斯航空专家,他们负责为中方提供飞机维护等方面的培养及指导服务,他们在中国开始工作之后,竟然对中方使用的飞机牵引车产生浓厚的兴趣,称:中国造不出优秀战机,却可以造出先进的牵引车。这可不是俄方客气,而是实际,俄罗斯真造不好飞机牵车,至今造不出类似装备,俄军战机依然在使用普通卡车做为牵引车使用。

大型拖拉车与苏34的组合,给人什么感觉?
以前战机的重量有限,如果要进行移动,可以人力推动,如今十几吨的空重,只能借助于机械了,那么专用的车辆被称为:飞机牵引车,现代飞机维护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现代战机越来越复杂,对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仅各种保障车辆,即达十种以上,一款优秀的飞机牵引车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故而上世纪80年代时,我军提出研制专用飞机牵引车的要求,从1988年立项研制,到1992年定型,首款国产专用牵引车:01型飞机牵引车。

中国早期的牵引车
这是一款特种车辆,设计上相当独特,其驾驶室只有1.5米高,相当于一辆小轿车的高度;采用一台55千瓦的发动机,相当于75马力,比轻型越野卡车要小三分之一,但是牵引力超过40千牛,比得上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可以牵引波音737这样的大型飞机,至于歼8等更不成问题。采用液压传动装置和全弹性悬架的专用车架,保证了最大55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
该车采用一个独特的步行伺服操纵装置,能自动按照人手的施力方向控制牵引车跟随操作人员行驶,人走车走,人停车停。操作手可以用步行或乘坐方式,这属于为专门的设计,轻松地调度二三十吨重的飞机。

伊尔76一样能用牵引车拉
由此开始,中国先后研发了各种型号的飞机牵引车,可以满足不同型号飞机,不同情况下的需求,这对于提高我军的机务工作效率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也计有人认为,这飞机牵引车也没什么特别的,也不出什么重要性,其实不然。以前没有飞机牵引车时,确实可以使用普通卡车或吉普车代替,来完成移动飞机的工作,可是它们的设计并不适合这一工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对飞机的起落架、机体结构和机载设备等造成危害和损伤,虽说为小概率事件,但是也不能轻视,毕竟现代飞机越来越贵,任何意外损失都无法承受的。

这是苏27用的牵引车
也许又会有人说,我们比西方的同类车辆技术上差距多少年,这话根本毫无根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在这一领域存在的不是差距,而是差别,比如:西方喜欢采用液力传动装置,中国偏受液压传动的。
中西方的设计思路不一样,西方强调牵引作业能力,个头要小,功能简单一些,属于一件工具;中国牵引车往往要更大一些,功能也多一点,空驶时速度更高,可以拉人又可载物,甚至给驾驶室安装空调设备等,实际成了多用途保障车。

这是印度航母上的场面
至于说,它的技术难度,可以形容为:会者不难,只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那造它没什么难度;难者不会,反之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那么想造就是一个梦想,比如:印度航母只能使用拖拉车,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印度技术先进的表现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军事热点报导”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