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印锡克士兵打仗竟不戴头盔,这头巾包裹的不仅是民族服饰

军林天下

关注

文|军林天下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凯夫拉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就已经大量使用胄、首铠、兜鍪或头鍪进行防护,但是在21世纪的当今战场上,竟然还有一些士兵不戴头盔,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印度士兵。

近期,印度锡克士兵的一张图片在网路上疯传,甚至达到了军事学术研究的高度,只见这名印度士兵手持AK-47突击步枪(冲锋枪),左手握枪护木,右手握握把,枪托抵在肩窝处,前方是城镇类环境,有三层建筑,是在进行巷战。这名印度士兵留下了大胡子,非常MAN,但是这并非图片的重点,重点是他竟然没有戴头盔,就用一种深蓝色的布巾将头颅包裹。

BAE系统公司生产的军用头盔显示器

于是,问题出现了,那么,如果这时从其他方向飞来一块弹片,岂不是将把这名印度士兵爆头?这到底是缺心眼儿还是英勇?相关问题接踵而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电话请教了我的恩师,他建议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我也虔诚地接受了导师的建议。

一是锡克族是什么。它是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区,尤其是旁遮普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身材高大魁梧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在这其中,重要元素出现了,锡克族的特质就是“包头、蓄须”,而图片上这名士兵正在按民族的传统,去执行任务,无论前方有多少子弹头,有多少弹片,他也会坚定地保护他的民族特质。所以说,这头巾包裹的不仅仅是一种民族服饰,更是一种信仰。张信哲对《信仰》有过非常好的诠释,大家可以去重温。

印度坦克兵也不喜欢戴头盔坦克帽

二是锡克族在战斗的表现如何。据称,锡克族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但是,由于印度的武器装备水平落后,单兵装具的发展还不充分,因此,还没有为这些士兵提供先进的头盔,只是用民族服饰来包裹一下了事。

印度陆军士兵真的不喜欢戴头盔

三是关于这名士兵的身份。这名士兵有没有可能是民兵呢?民兵是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有的则同预备役相结合,既是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又是预备役的一种组织形式。

印度陆军士兵真的不喜欢戴头盔

但是,民兵的武器装备往往又很特殊,很多民兵在战斗中都没有与正规军完全相同的装备,头盔,就是其中一种。但是我国当代民兵,头盔已经成为装备建设重点之一,每个乡镇甚至是村里都全储备30顶头盔(一个应急排),凸显了解放军装备发展水平高出印度一块。

中国民兵仓库装备的头盔很多

四是得出结论。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印度锡克士兵不戴头盔最大原因是张信哲的那首歌,而且,人家士兵一定不缺心眼,往往认为其他人缺心眼的人,自己的心眼也多不到哪去。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