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这位中国院士是国宝级人物,他透露中国海军的新发展方向

怪蜀黍老囧曾

关注

文|怪蜀黍老囧曾

据中船重工官方微信3月16日发布的消息,3月15日,中船重工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对中心组学习的新要求,邀请中船重工科技委副主任、海军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海军少将马伟明院士在党组中心组今年第三次扩大学习会上,作《以科技创新驱动催生新的海上作战模式》专题讲座。马伟明院士在讲座中详细分析了海上防空、反潜与对陆攻击装备的现状与局限,分析了未来海上作战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当前海上作战模式及革新的需求,立足于即时打击、攻防一体、经济可承性,阐述了全能舰对未来海上作战模式的颠覆性、革命性影响,提出了新的海上作战模式构想,对海军装备发展和加强技术创新提出了意见建议。

马明伟院士讲座中

马伟明院士,1960年4月6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马伟明长期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装备重点课题40多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0多项,20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作战舰艇。在今年3月15日,马伟明院士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一项技术)领先不领先,先进不先进不是自己说的,需要世界同行评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这番话引起了广泛关注。

右一为马明伟院士,海军司令吴胜利上将为其撑伞

马伟明院士此次提出的“全能舰”概念同样引发了关注,不过全能舰应该指涉的到底是什么?众所周知,海军作战舰艇主要担负着防空、制海、反潜和对陆打击四大基本工作,也因此需要更多的相关传感器和数据通讯系统。在各类作战舰艇中,有专门按照特殊功能而列出的专用舰艇,在某一方面性能特别突出,其他方面则有所弱化(够用即可),如俄罗斯1155型驱逐舰,便是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专用舰艇。另一方面,各项性能较为平均的舰艇一般是综合型/通用型舰艇,各项性能指标都较强,但都不属于顶尖水准。相对而言,专用型舰艇需要与体系更为密切的配合,才能发挥自身的作战能力;而综合/通用型舰艇则使用更为灵活,可以独立遂行任务,但在体系中则较难定位。从字面理解,所谓“全能舰”应当是指大型通用舰艇,即具备全面任务能力的作战舰艇。

1155型为典型的反潜型驱逐舰

是否区别专用舰艇和通用舰艇取决于各类武器系统及其传感系统、通讯系统的性能和规格。在一项新技术出现之初,设备为实现更好的性能往往较难被小型化,这一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为适应特殊需求而专门建造的舰艇以容纳大型设备。如美国在50年代建造的“长滩”级(USS Long Beach,CGN-9)核动力巡洋舰,主要便是为了容纳因电子技术尚不成熟而体积庞大的“黄铜骑士”防空导弹系统和“小猎犬”防空导弹系统及其配属AN/SPS-33型相控阵雷达。而随着技术的成熟,一般表现为小型化和功能拓展,通用型舰艇往往可以达到之前专用舰艇的性能同时在其他性能上也有突破。当然,由于性能更为综合,通用型舰艇的造价一般要比专用型舰艇更高,是否选择通用型舰艇取决于特定技术环境与海军需求以及海军财力这三者之间的平衡。

长滩级为容纳AN/SPS-33型相控阵雷达和早期防空导弹,外观特别丑陋

中国海军之前也经历过这一模式,如052C型在诞生之初便是专门的防空型驱逐舰,此外还建造了2艘052B型通用驱逐舰做保险。相应的,在052D型上,随着冷热共架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成熟,052D在优化052C的防空能力同时在其他方面亦有较大突破。055型驱逐舰的舰体几乎比052C/D型大了一倍,这为全面提升性能奠定了基础。不出意外的话,055型作为“全能舰”,在未来10年中是合适的。

052D是“全能舰”的雏形,但总体上依然为防空型驱逐舰

中国海军已经走向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体系,专用型舰艇可以很好地进入这一体系中。但如果舰队中均为专用型舰艇,在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时会有较大的局限,在使用上也缺乏灵活性。未来中国海军将会面临更为广泛的任务环境,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或需要出动航母的,大型“全能舰”将更为适应这一模式。之前海军少将尹卓曾表示055并非为航母护航作战而设计,多半与此概念所表述的内容一致。当然,未来中国海军的防空、反潜压力依然很大,我们可以预计在新技术出现后,新一代专用型驱逐舰会出现,其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或将超过055型。“全能舰”是个阶段性的概念,也是中国海军未来10-15年内所追求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