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军近期很硬气!那每年战机产量如何呢?
文|御天牧马
随着我国歼20、歼11D、歼16、歼10B/C大批新型战机设计定型并转入成产,以及国产涡扇10发动机可靠性问题的解决和涡扇10B的投产,先进战机的型号已不在制约我国空军发展的因素。在此情况下,战机的产能问题则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中国每年到底能生产多少架战斗机和发动机呢?
众所周知,相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年能生产10万架各型号军用飞机的时代不同,现代战斗机的生产越来越复杂。战机的成产周期越来越长、制造过程也越来越精密。现代战机的制造包括装配、铸造、锻造、成形、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检测、复合材料加工等等很多方面,除此之外,现代战斗机上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这些技术是由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基础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国家的技术和工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战斗机生产的产能。对于普通的航空强国一个厂商来说,同一型号的战机一年出产20~30架已经是相当可观了。
除了这些本国客观的成产产能能力之外,战机的年产能还和这款战机的国产化率有关。如果一架战斗机的零配件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那么、这款战机的年产量就不会高。对于国防装备,各国都是优先供应国内,国内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可能出口国外,这就照成了进口国需要长期等待零部件的到来,使得整机的生产停滞不前,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就是很好的例证,其生产就长达15年的周期绝对是印度之外的世界纪录。更重要的是,在战时,这些零部件的供应更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战机的生产更加难以保证。而那些技术水平强大、无需进口零部件的国家则完全不需要顾虑这些限制因素。例如,美国F-35战斗机生产线已经可以确保年产量达到100至150架,而其最终生产目标是每年300至360架。对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自己,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空前生产能力。
中国战机的生产也曾经受制于零配件进口问题的影响。在生产前期,歼10战机的一些复合材料和电子设备需进口法国和以色列的产品,这就使得歼10战机年产量维持在20架左右。但随着中国航空工业技术的提高,歼10战机的国产化率也从最初65~75%,提高到90%左右,最新定型的歼10B/C战机更是实现了完全国产化。歼10战机生产限制因数已经完全解决,这也意味着中国想生产多少架歼10就能生产多少架。
出了成产能力和进口零部件因素之外,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战机产能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现代战斗机的售价极其高昂,以第五代战斗机为例,一架出口给日本的F35售价高达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按此价格计算歼20的话,假如中国一年订购和生产60架歼20,那么其花费就高达200亿元人民币,这对整个国防开销来说也是不小的困难。更何况这还仅仅是战斗机自身的价格,并不包括空空导弹等武器、维修、维护保养和备用发动机、飞行训练等等费用。
再则,决定战机年产量的还与战机的需求量有关。美国之所以要求F35战机达到年产360架的能力,也是因为其高达6000架的全球需求量。也是因为F35数千架的生产订单,洛马公司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为F35建立了先进的战机脉动生产线和协同生产技术。
现代战斗机脉动装配生产线最初从福特公司的移动式汽车生产线衍生而来,是连续移动装配生产线的过渡阶段。战斗机的脉动生产线类似于将战斗机当作汽车来生产,这与过去的停机场式战斗机生产明显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0年5月28日,中国第一条飞机整体装配脉动式生产线——“飞豹”飞机脉动生产线在中航工业西飞总装厂正式投入使用。这条脉动生产线通过数控定位器多自由度调姿定位技术、大部件自动化对接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轨道移动技术等先进装配技术的集成应用,全面提高了飞机的总装配技术水平和装配质量。在飞豹战机之后,我国又在歼-11和L-15教练机的生产线上实现了脉动式运行,这些都提高我军战斗机和发动机生产的效率。实际上,脉动生产线的引入只是中国提高飞机生产效率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中国在飞复合材料加工、零配件加工能力,还有飞机总装、调试和生产装配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生。
那么,现在中国一年到底能生产多少战斗机呢?中国目前主要有三个战机生产厂商:沈飞、成飞和西飞。这三家厂商生产的战机主要为:沈飞的歼11、歼15和歼16系列;成飞的歼10和歼20系列;西飞的歼轰7A/B系列等。外国媒体称,从2013年5月至2014年年中,沈飞一共生产了10架交付海军的01批歼15、4架交付空军某部的歼11BS、6至8架已经交付海军某部的歼11BH、8架交付海军另一单位的歼11BSH和8架歼11BH、以及从1611到1614的4架歼16原型机,保守估计,其年产量也应突破40架。而成飞大约在同一时间生产了40至50架歼-10A、歼-10S和歼-10B战斗机,以及4架歼-20原型机,加上西飞生产的12架歼轰-7A/B飞机,合计年产量大约为100架左右,这个数字略低于美国,但高于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而航空发动机从太行到无人机用涡喷发动机,大约年产量为90至120至台左右。
最后外国媒体还对中国2015年度战斗机和军用航空发动机生产量进行了预测,他们预计中国沈飞2015年将生产20架歼-11和6架歼-15、12至16架歼-16,合计约为43架,成飞大约生产50架左右的歼-10,西飞大约生产4至6架歼轰-7A/B,共计95至100架战斗机,而且2015年,其他飞机生产企业还将生产20架教练机、20架特种飞机、100架直升机和15架轰炸机。配套发动机产量大约为100至120台。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