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第一支险些哗变的美军 起因竟跟4000条狗有关

军迷圈官微
文|军情解析

图为美军军犬
众所周知,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而在军营中,专门为战斗而生的军犬也同样是士兵们的可靠队友:由于嗅觉神经的高度发达和无法比拟的敏捷性,军犬往往能够更好的执行某些特殊任务,例如依靠嗅觉搜寻爆炸物,追捕藏匿的敌人等等,许多军犬都在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

图为越战中的美军士兵与军犬
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再一次将军犬大量运用于战争,这便是血腥残酷的越南战场,据统计,整场战争前后有超过4000只军犬被美军送抵越南地区用于执行战斗任务,这批特殊部队的伤亡也是相当惨重,到战争结束以后只有寥寥百余只军犬回到美国本土,场面十分悲壮。

图为越战中的美军士兵与军犬
事实上,伤亡惨重的军犬们也创造出了巨大的战略价值,据统计,这4000多只特殊战士加入战场后至少避免了10000人次的人类士兵伤亡,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果,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军犬的运作模式:战斗中的军犬和人类士兵一样分工明确,其中有专门担当哨兵的侦查犬,它们负责为人类战士开路,同时搜索附近隐藏的敌军。

图为越战中的美军追踪犬和伤兵
而凭借16倍于人类的强大嗅觉,侦查犬还能够感知到越军埋设的各种爆炸装置,陷阱以及人工地道等,从而及时让美军士兵免于中招。除此之外,专门负责追捕敌军逃兵和己方伤兵的追踪犬也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而巡逻犬则能够加强美军基地的警戒安防工作。

图为越战中的美军士兵与军犬
在看到军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之后,美军对于犬类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以至于训练基地的军犬数量都不足以满足其需求。而正是为了解决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美军不得不开始向本国社会各界征募犬类。在当年参军热情高涨的大背景下,许多百姓也选择捐出了自己家养的宠物犬进入训练基地成为军犬的苗子,在十二周的训练时间内多数家犬将被成功培训为合格的军犬。

图为训练中的军犬
另一方面,可以说战争后期相当一部分的军犬都是由原本温和可爱的宠物犬转变而来,这种境况和人类倒也颇具相似之处。当然,执行高风险的军事任务也就意味着伤亡的出现,但相比于人类士兵的死伤,军犬的损失无论是在经济还是伦理等方面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图为越战中的美军士兵与军犬
而在战争进入尾声之后,大批军犬的命运也开始变得日益惨淡起来,由于当时美军内部政策中将军犬归为“战地装备”,因此它们并不可能被当做人类士兵一样进行相关善后工作,恰恰相反,许多军犬在战后都被美军遗弃在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并任由之自生自灭,这以如今的社会伦理来看是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在当年残酷无情的战场上,并没有太多人关注这群特殊战士的死活——除了他们的训导人员,不同于其他军人,在训导者看来军犬不仅仅是他们的战友,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近乎于家人,眼睁睁看着在战场上朝夕相伴多时的爱犬遭到遗弃,这些训导人员怎能视而不见?

图为越战中的美军军犬
于是,一大批军犬训导人员集体向上级请命,希望能够将军犬带回美国。然而,相关部门不仅对此视若无睹,还拿出百般荒谬的理由拒绝训导人员们的请求,以至于出现了大量诸如“担心把病毒带回美国”之类的论调。对此,万般无奈的训导人员群体希望能够将这些军犬送到检疫中心进行身理检查,待结果合格后再带回美国。但即使面对如此合理的请求,美国军方高层也以花费过高为由拒绝了他们,甚至提出或将采用安乐死的方式处理掉这批军犬,此举随即迎来大批美军训犬士兵的愤怒,一时间抗议和指责声不绝于耳,甚至险些引发哗变。

图为参与越战归来的美军军犬
但事实终究是残酷的,训犬人员的努力最终也没能换来数千条军犬的归国,只有一小部分功勋卓著者得以踏上回家的飞机,而剩余的千余条军犬只得留在异国他乡的越南战场,从此杳无音讯,直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死亡唱响了一曲又一曲无声的悲歌。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