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款自研重机枪 整整花了二十五年研发

军迷圈官微
文|四代重歼

图为参与对越反击战的58式双联高射机枪
在建国初期,中国的科研能力虽然羸弱,但军工水平并不输大部分欧洲国家。第一架战斗机歼-5的研制耗时三年,第一辆国产坦克59式耗时两年,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机枪——67式重机枪。其在1960年立项,并在1967年定型后直到1971年才开始投产。然而这款机枪虽然承载着“第一款纯国产机枪”的光环,实际上却并不风光。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解放军步兵步兵营和步兵连装备的机枪多半是仿制自苏联DPM机枪的53式、仿制苏联SGM中型机枪57式重机枪和58式连用机枪,其中前两款都是二战时期的老爷枪了,设计已经跟不上当时新发展的战术理念,因此中国兵工行业提出自行研制一种新型的轻重两用机枪,以免陷入需要再次装备外国产机枪的窘态。

图为安装在三脚架上的67式
1960年8月,新型机枪的研制工作正式立项,定为“608工程”,由北京工业学院、解放军军械研究所和几个兵工厂联合研制。由于对相关研制方面毫无经验,因此67式的设计理念取百家之长,枪管更换原理参考了53式重机枪,导气箍的气体调节器设计摘自56式班用机枪,枪机偏移闭锁原理则借了“捷克造”ZB26。
67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单程进弹方式,因此与53式相比供弹机构结构简单,质量轻,理论上拥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此后从1971年投产到1974年结束,共生产了30000挺。然而67式机枪装备部队后,暴露出大量问题,不仅经常卡壳卡弹而且枪机框也出现了破裂,甚至多次卡壳导致膛内子弹自燃,造成了危险的膛外炸故障。

图为正在操作67-2式机枪的伊拉克政府军
作为新中国第一款自行研制的重机枪,它的表现着实差强人意,因此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有很多部队都撤下了67式,重新带着老朋友53式和57式参战了。有很多轻武器专家都毫不留情地把67式评判为上世纪最差的通用机枪之一。然而在1978年,67式的改进型67-1式设计定型,此后1982年1月67-2式生产定型,才大致解决了以上问题。至今67-2式还是我国的主力机枪。
从1960年立项到67-2式的大规模投产,新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重机枪的路着实坎坷,而努力最终将有回报。中国从67式的研发历程中学习了很多经验,学会了如何设计与制造一挺机枪,这才是难能宝贵的。此外67-2也受到了外国客户的青睐,在伊拉克和土耳其,至今都还有上万挺67-2在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