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再见 R73 这型俄制导弹曾经世界最强 如今却被国产导弹替代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小飞猪的防务观察

海军航空兵的苏-30MK2,注意它挂载的是国产空空导弹

近日网上出现中国海军航空兵苏-30MK2战斗轰炸机的图片,从图处上可以清楚看到苏-30MK2用PL-8B红外制导格斗空空导弹替代进口的R-73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表明中国海军航空兵已经用PL-8B替代R-73。

此前苏-30MK2已经用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替代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此次用PL-8B替代R-73标志着苏-30MK2已经实现机载武器国产化,由于中国空军苏-30MKK机载设备与苏-30MK2相同,因此也意味着苏-30MKK也能使用国产空空导弹,R-73即将迎来功成身退,光荣谢幕的时刻。

挂载俄罗斯空空导弹执行任务的苏-30MK2

R-73红外制导格斗空空导弹是大家熟悉一种空空导弹,号称是世界第一种四代空空导弹,它根据三代空空导弹的缺点进行了有针对性改进,例如早期空空导弹采用三角翼,大迎角条件下气流容易分离,影响导弹机动性能,为此AIM-9L、国产PL-5E采用了双三角翼来缓解这个问题,不过效果并不明显,R-73则采用了比较复杂气动布局,也就是双鸭式布局来解决问题,在弹舵前面又加了一个翼面以改善气流分离,再加上采用推力矢量、头盔瞄准具等技术,让R-73离轴攻击范围达到60度以上,几乎是三代空空导弹两倍左右,美国空军曾经与德国空军米格-29对抗,近距空战几乎是一边倒,美军飞行员毫不掩饰对R-73的畏惧,一进入近距格斗就拼命扔闪光弹。

R-73空空导弹头部特写,注意它采用了复杂气动布局以提高机动性能

性能明显优于AIM-9L

中国空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苏-27SK战斗机,R-73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也随之进,它的到来让中国空军近距格斗空战能力冲到当今顶尖水平,R-73也给国产三代空空导弹改进许多启发,利用国内技术成果,汲取R-73空空导弹的经验,中国相关单位对PL-8空空导弹进行了相应改进,采用四元红外制导系统,它的性能要高于R-73双元红外制导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可以根据威胁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引入了头盔瞄准具,从而提高了导弹离轴攻击范围,改进后的PL-8B空空导弹总体性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R-73空空导弹的水平,这样就为它替代R-73空空导弹打下了基础。

挂载R-73执行任务的空军歼-11战斗机

不过整合PL8空空导弹很早就开始搞了

中国空军在实用之中也认为R-73存在许多缺点,例如制导系统比较落后,不是四代空空导弹常用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而是双元红外制导系统,灵敏度、抗干扰能力比红外成像制导系统要逊色的多,另外它的气动系统比较复杂,翼面过多,在增加导弹升力的同时也提高导弹阻力,导致导弹体积和重量迅速上升,鸭式布局在中低空表现较好,但是高空性能相对较弱,所以国产第四代空空导弹就与R-73存在明显区别。

不过进入新世纪,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一方面继续引进俄制空空导弹,一方面也积极实现机载武器国产化,先后进行了火控计算机、任务计算机及外挂管理系统破解,国产空空导弹外挂及投放试验等等,在此基础上成功将PL-12、PL-8等国产空空导弹整合到苏-27、歼-11、苏-30MKK/MK2等作战飞机上面,实现了机载武器自主化,节约大量外汇,也避免受制于人。

挂载PL-12执行任务的苏-30MK2

经过这样改进,苏-30MK2和歼-15实现了机载武器通用

从相关图片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空军装备大量苏-27、歼-11和苏-30MKK战斗机,也有较多机载武器库存,所以对于国产武器替代并不迫切,相比较之下,海军航空兵只有24架苏-30MK2战斗轰炸机,显然不太可能为这24架飞机储备较多武器,现役大量装备的是歼-11B、歼-10AH和歼-15舰载战斗机,这些飞机大量使用的是国产PL-12、PL-8B空空导弹,因此苏-30MK2换装国产空空导弹之后,就可以实现机载武器通用化,简化后勤保障难度,降低成本和费用,海军航空兵苏-30MK2整合国产空空导弹的经验也可以传授给空军,等现役俄制空空导弹消耗完毕,同样可以换装国产空空导弹。

本文是企鹅号 小飞猪的防务观察 腾讯独家文章 谢绝转载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