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解放军老山大捷后,越军没有再发动大规模反扑吗

军迷圈官微
文|沈听雪
1984年7月12日,坚守老山的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部队经过14小时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越军精心策划的加强师规模反扑,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十年中越战争最大的一次胜利。
后来就有不少人认为,经过这次作战后,越军被我军的强大炮火打怕了,再也没有发起过大规模进攻,转而以小股部队进攻为主。
历史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面先来定义一下进攻战斗的级别。在老山作战中,因为特殊战场特殊环境,一般来说,从班至连级的进攻、偷袭、袭扰属于小规模战斗;营至加强营级的进攻属于中规模战斗;团以上进攻属于大规模战斗。
那么,7.12大战之后,越军有没有发动团以上规模,也就是大规模进攻呢?根据战史记载,不仅有,而且多达四次。
第一次:1984年12月20日至21日,越军出动步兵一个加强团并在特工一部配合下,向662.6高地、那拉方向发动团规模进攻。我南京军区第1军部队坚守阵地,粉碎了越军进攻,共歼敌433人,我伤亡60余人。
第二次:1985年1月15日,越军出动步兵两个团和特工一个营,向那拉方向发动团规模进攻。我第1军部队依托阵地顽强奋战16个小时,将越军击退,共歼敌670人,我伤亡120余人。
第三次:1985年3月8日,我第1军部队组织“852行动计划”,成功夺取越军前沿的5个重要阵地。此后,越军组织步兵一个加强团,在炮火掩护下先后发动反扑30余次。我第1军部队牢牢守住既得阵地,经过反复争夺击退越军,共歼敌1200余人,我伤亡200余人。
第四次:1985年5月31日,越军出动步兵一个加强团,向老山、662.6高地、那拉方向发动猛烈进攻。我济南军区第67军部队与敌人鏖战两昼夜,除211高地出现情况外,基本将越军的攻势粉碎,共歼敌700余人,我伤亡90余人。
根据以上史实可知,越军并未因7.12大战的挫败而丧失争夺老山的意志,反而积蓄力量卷土重来,一系列反扑力度丝毫不减。吸取了7.12大战遭到中方炮火重创的教训,越军采取堑壕延伸战术,大搞土工作业紧贴围逼我方阵地,这才引出激斗南京军区第1军的12.20战斗和1.15战斗。堑壕延伸战术未能奏效,越军又借着第1军的“852行动计划”进行反扑,与我在前沿反复争夺。我济南军区第67军刚上阵地,越军就发动“M1-T5”进攻计划,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并造成我211高地战斗失利。
越军在老山同我军一连纠缠5年多,将单兵技战术好、斗志顽强、机警果断、作战手段诡诈多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不能不承认的。因为一次战斗就小看对手,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而非复杂多变的历史真实。我军之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国力军力胜出一筹,这是越军无法超越的,非其官兵骁勇所能挽回。
回过头来说,我军取得7.12大战的胜利,不过是一系列更加残酷战斗的开始。老山的和平曙光,还要等到5年之后。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