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枪上没挂各种战术套件和光瞄,这就辣鸡了?谁教你的?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逆火行

最近也不知道是被哪路自媒体带的,看到解放军的一些训练视频或照片,但凡有轻武器出场,就盯着枪上看,看导轨,看瞄具……挂上东西就是学习先进,没挂就是腐朽落伍……真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吃鸡玩多了还是天天在一线反恐,枪上挂什么东西,在你们心里就那么影响战斗力吗?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我国军用自动步枪的设计方向是什么。作为一支全球规模最大的常备军,单兵武器的简单、可靠和低成本才是最重要的。结构简单有利于战场维护;可靠性强利于士兵保命,而低成本则有利于战时大规模列装。在现代战场的正规战条件下,绝大部分的对敌毁伤都不会是轻武器,而在正规战使用轻武器的交战距离通常也不会超过200m,这样一来,对单兵轻武器的精度要求就可以适当降低,也就是说,机械瞄具在白光条件下勉强可以满足瞄准的需求(就算满足不了,我还有步战车可以在旁边招呼)。加上95本身就是无托式步枪,枪身短和重心居中是其设计上的最大优点,因此对于目前我们的机械化陆军来说,便于拎着上下车的95是最合适的单兵武器。

铺垫的部分啰嗦完了,现在开始说重点:

正规战的大部分情况下,枪上加挂套件所带来的战斗力加成,与给士兵增加的负重相比,不够划算

别老看着美军的单兵武器多么先进,枪上挂满各种套件,那些套件都不是白来的,都是有美军强大的后勤做支撑的。人家的兵力投送讲究的是垂直机动,坐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所以东西重点没关系,体能要求也就那样,尤其是特种作战,全指着轻武器发挥作用的时候,那枪上的东西自然不能马虎,当然要尽可能发挥武器的最大效能。而我军呢?特种作战自不必说,需要发挥武器效能的配件我们也有,虽然可能没有美国那么完善,但不是没有。

如果说正规作战,那除了枪本身,其他的这些配件都会挤占步兵本就紧张的负重量。这个目前对我军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自从我军建军以来,除了有火力不足的恐惧之外,也还长期伴随有“机动性不足恐惧症”,玩命打磨11路机动后,“轻步兵机动”也就成了我军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放到现在平原地区意义不大,但进了山地可就不一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境,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9%,说我们是多山国家一点都不为过。而大部分边境地区也是群山环绕,不少地方还伴随着高海拔,在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防御机动作战,单兵负重绝对是值得重视的一点。在战场上,步枪离了那些套件不是不能打,但班组支援火力的弹药要是不够用,没了火力支撑点,那这条线随时都将有崩盘的危险。对于入侵的敌人来说,他们害怕的不是加了各种镜子握把的5.8,而是打不完的12.7甚至40榴。

火箭军的特种兵

因此对于我国大部分的防御性质的守备部队(可能是边防,也可能是火箭军)来说,把给枪挂套件的负重省下来,给本战斗组(可能是连,也可能是排)的“小炸逼”带“粮食”,绝对是正确的决策。而对于有车坐的野战部队而言,大量承担进攻任务的他们由于补给相对容易,后勤保障也好得多,各级还都有完善的火力支援计划,因此也就不用过多考虑负重因素,如果钱够,枪上自然是挂的越多越好。而如果是山地部队,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在负重上应该有更多的调整;至于特战部队,学美军就对了,挂满不谢。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枪上挂不挂战术套件,主要得看这支部队是干啥的。即便是美军,你们看到的美军的视频和图片有几个不是在境外作战?境外作战的美军主要参加攻势战斗,所以才把枪挂那么满,美国国内的非特战单位的武装力量有几个挂满的?一般的美军除了新训用机瞄,下了部队一般也就有个内红点挂在枪上而已。至于为什么不能全军挂,无论中美——

说到底还是一个字——穷。

中国方面不是差步枪配件这点钱,而是差“美国式的后勤体系”这一大笔钱。

既然穷,就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老陆现在不是亲儿子,钱就那么多,可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不仅【单兵装备】这一块排不上号,即便是【单兵装备】这里,【步枪配件】也同样排不上号,提高精锐部队的单兵信息化程度才是【单兵装备】这里的砸钱方向(例如配夜视仪)。所以没必要上配件的部队,就把钱省下来好了。就像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有个死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每支部队也都有个平时恨、战时爱的一群人,叫“兄弟部队”。

最后还想说一句,别总觉得外人比军队聪明,永远记着,中国军队用钱是大国里面最精明的,没有之一。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