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特种部队为什么都带着面罩?这里告诉你原因

军迷圈官微
文|军品阅读
世界上最早的特种部队起源于二战时期,二战时期英国在纳粹德国的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为了扰乱纳粹德国的作战部署,经常组建一些精干小分队前往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对德军进行袭扰,其中最著名的是战绩是炸毁了纳粹德国在法国建设的核反应设施击碎了希特勒企图获得原子弹的迷梦。其实当时组建那种袭击分队是英国的无奈之举,当时英国全国上下士气低落,而那些精干小分队取得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英国反法西斯士气。而正是英国的“无心插柳”造就了特种部队这一影响未来战争的新型兵种。
二战时期,英国以训练精良的小队深入敌后进行独立作战
世界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英国哥曼德特种部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种部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能够执行多种任务(斩首、袭击、支援、营救人质、)的精锐部队,组成特种部队的士兵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军种精英。精干的人员、精良的装备、有素的训练让特种部队成为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军种。特种部队成为一个国家的尖刀部队,哪里有最艰巨的任务哪有特种部队的身影。目前世界上很多大国强国都组建特种部队,比较有名的有美国的“三角洲”部队,以色列“野小子”特种部队、俄罗斯“信号旗”特种部队、中国“雪豹”突击队等等,对于特种部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国外的特种部队很多都戴着面罩,而国内特种部队基本不会戴面罩,这是为什么原因呢?
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世界特种部队的标杆
中国“雪豹”突击队,中国最著名的特种部队之一
国外特种部队士兵戴着的面罩, 其实有一个军事学名叫做巴拉克拉法帽,巴拉克拉法帽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由沙俄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控制权引发的局部战争。在战争中,英法联军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克里米亚地区发现当地居民为了驱寒戴着一种特制的帽子,这种帽子只露出眼睛和嘴巴。后来英军把这种帽子带回了英国,并且给它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巴拉克拉法帽”,而二战时期英国前往德占法国的精干小分队就戴着巴拉克拉法帽,后来其他国家也在本国的特种部队推广使用巴拉克拉法帽。
克里米亚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至今还在使用的巴拉克拉法帽
那么巴拉克拉法帽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让那么多国家对它情有独钟。其实不要看巴拉克拉法帽只是一种简单的帽子,它有着多种作用,首先特种部队士兵都是执行一些重要的特殊任务,戴着巴拉克拉法帽在公开场合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份不会被暴露,特别是在一些特种部队执行反恐、打黑任务的时候,避免士兵遭到报复。其次巴拉克拉法帽的御寒效果是很明显的,像俄罗斯、英法等国都处于低纬度地区,这些国家温度普遍较低,戴着巴拉克拉法帽能够很好的低于严寒。最后特种部队作为特殊的军种,神秘感就是战斗力,巴拉克拉法帽能够保持特种部队的神秘感,从而给敌对分子或者犯罪分子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其实在众多作用中,巴拉克拉法帽最核心的作用还是为了保护特种士兵的身份。
戴着面罩的特种部队士兵增加几分神秘感
特种部队士兵戴着面罩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起到威慑作用
那么与国外特种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国国内的特种部队为什么鲜有戴着面罩的呢?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国内安全,要知道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几乎很有发生报复行为发展,并且那种报复就是对国家权威的挑衅,将会遭受严厉打击。中国不像墨西哥,墨西哥国内的毒贩分子经常对警察、士兵进行报复,所以墨西哥的警察、士兵在公开场合几乎都戴着口罩,而在中国不需要这种。
在雪地里面训练的韩国707特种部队,戴着面罩还可以起到御寒作用
在雪地里面训练的韩国707特种部队,都戴着口罩
还有中国是一个中低纬度国家,气候温暖湿热,戴着面罩不仅起不到御寒的作用,还会让士兵酷热难耐,所以面罩不太适合中国的气候环境。最后呢,中国人讲究“轻车简从”的习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士兵只要一把枪、足够的子弹就能够征战天下,而不像美国大兵要在身上戴着一大堆东西,什么夜视仪啊、瞄准镜啊、防弹衣啊统统都戴着,所以国内觉得戴着巴拉克拉法帽不仅很“多余”,而且还会影响视线,完全不必要带着它。
“轻车简从”的中国特种部队士兵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