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曝空军已有一整支运20机队!进口发动机或还能造40架

军迷圈官微
文|百战刀
5月10日,中国军网英文网刊发一组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与空降兵军联合训练照片。其中一架编号为11057的运-20特别引人关注。在2016年7月首批交付时,两架运-20运输机的编号分别为11051、11052。11057号飞机的首次曝光,意味着中国空军至少已接收了7架运-20运输机。依照我军宣传惯例来看,第7架运-20的亮相,几乎等于其目前装备数量肯定超过了8架。也就是说,空军目前终于拥有了一整支飞行大队的运-20大型运输机。
军网英文网曝光第7架列装的运-20运输机(近处)。
公开资料显示,空军一个飞行大队应有8架飞机,所以全军首装运-20运输机的西部战区空军运输机某师,目前应该至少已有一个运-20飞行大队,这也是运-20自两年前列装以来,首次有单位成建制满编。这一里程碑式事件,对运-20运输机成体系形成空投空运空降作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只有在一个基本作战单元飞机满编后,编队训练、多架次空投空降、批量投送兵力和重型装甲战车等训练,才能真正开展。而在此前,空军某运输机师最多只能开展4机编队训练。由于训练、演习等任务繁重,其实更多时候只能开展运-20单机、双机训练。这样显然难以快速地、成规模地形成战斗力。
运-20进行首次空降训练,红圈内为一架负责观察的螺旋桨运输机。
两年装备了至少8架,平均每年交付至少4架。这样的生产和交付速度显然偏低,并且与中国空军对大型运输机的极度渴望成反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结合公开消息来看,首先要看空军对运-20运输机的熟悉与掌握进度如何;其次要看对运-20飞行员的培养速度如何。不过空军已使用了多年的引进伊尔-76大型运输机,对大运有着丰富的使用和保障经验,更可况运-20的可操纵性比伊尔-76提升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最后的原因可能还得落脚于产能上。目前,装备国产WS-18发动机的运-20还在试飞,推力更大的WS-20发动机也在试飞。所以目前生产的运-20装备的仍是俄制D-30-KP-2系列发动机。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于2016年进口了170台D-30-KP-2发动机,且合同注明用于运-20运输机制造。
1架运-20需要4台发动机。
这170台D-30-KP-2发动机最多可制造42架运-20,但实际上肯定没有这么多,因为必须扣除一部分作为已交付飞机的备用替换发动机。所以实际可制造的运-20可能不足40架。很可能就是因为发动机数量有限,而国产发动机试飞工作又尚需时日,所以运-20运输机生产和交付才会保持可控低速。
运-20运输机的无约束装备,还得等国产发动机完成定型。但运-20对解放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的促进作用,却已明显显露。资料显示,1架运-20可投送1辆99A式主战坦克,其他空军运输机都做不到这一点。它也可以一次投送一个全副武装的合成营兵力,或是空降1个带齐武器装备的伞兵营。
运-20运输机准备执行高原空投空运任务。
那么一个飞行大队的运-20就可以一次性空运一个99A式坦克连,或是8个合成营近3000兵力。以运-20运输机约90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这3000兵力只需6个多小时时间,就可直达中东、非洲东北部地区。这显著的机动部队战略投送能力,正呼唤运-20尽快完成与国产发动机的匹配试飞,大量装备空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