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国产航母要试航,不久前被五花大绑!到底是咋回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空军世界加特林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航在即!有网友翻出这张国产航母老照片,图中我军这一威力最大的水面战舰,被“五花大绑”!

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消磁

原来,这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建成后的消磁操作。

为什么航母要消磁呢?

战舰、潜艇通常由大量金属材料制造,加上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位,大多采用了铁磁性材料,因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地磁的作用而磁化,从而在舰船周围产生舰船磁场。我国航母也不可避免受到这一影响。

我军驱逐舰进行消磁

当战舰、潜艇在水中潜航时,也会切割地球的磁力线,使附近的地磁场造成磁异常现象。

许多反舰、反潜武器,例如水雷所使用的磁感应器,或鱼雷使用的近炸引信,就是通过这一物理现象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

因这,为了达到磁隐身的目标,战舰、潜艇必须尽量采用磁防护措施,减少其本身的磁信号,以免被敌人的磁探仪或水中武器的磁近发引信发现,提高磁隐身能力,改善隐蔽性和存活率。所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也要进行经常性的消磁操作。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一环节由分为被动和主动式两种消磁技术。

从被动角度来说,德国建造的212型常规潜艇是一个好例子:艇壳用无磁性钢材制造,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和耐腐蚀的能力。苏联在六十年代建造的645型核潜艇,也用低磁性钢,以降低潜艇的磁场强度。

212型常规潜艇

苏联也是用过钛合金作为潜艇材料,一方面钛合金不具磁性,另一方面可增加潜艇强度。

这外使用低磁性设备,也非常重要,例如主机﹑发电设备及武器系统等,均采用无磁性或低磁性材料,以降低潜艇整体的磁信号强度。

例如瑞典的AIP推进系统,大量采用低磁性材料,使其哥特兰级潜艇成为磁隐形潜艇。德国在其212型常规潜艇上,专门采用了MTU公司的无磁柴油主机,这一先进技术,已引起国际上广泛的重视。

主动式消磁技术,一般采用线圈消磁法。也就是我们常常看见船舶在船坞中被大量电缆围绕的情况。

我军战舰使用车载消磁服务

但是,这一技术也可以在舰艇内部预设。目前大部分国家的主力舰艇,在该舰船内部都安装有消磁线圈,使用时将电流通入线圈,使其产生与舰船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抵消舰船本身的磁场。平时随时监测各主要装备和舰艇本身的磁异常现象,进行及时的消磁和磁补偿。

舰艇消磁系统

当舰艇航行时,可调整消磁线圈中的电流,使其产生的磁场,自动的随舰船所在的纬度﹑航向及横摇的变化,作出对应的改变,使舰船磁场能得到良好的补偿,也使舰船能随时保持在磁安全范围内。目前,苏联基洛级潜艇与德国的212型潜艇均有安装类似技术装备。

中国海军消磁站

我们常常见到的舰艇在船坞被电缆包裹的消磁方法,其实是临时线圈消磁法。它主要是透过消磁站或消磁船来进行。当舰船需要实施消磁时,先在舰船上临时绕上消磁线圈,或开到消磁站已设置好的消磁圈的上方,进行消磁。完成后把临时绕上的消磁线圈拆除,或自行驶离消磁站。

中国海军消磁站

一般使用临时线圈消磁,主要是消除舰船的永久磁性(或称固定磁性),有时也使舰船产生反向磁化,以克服垂直方向的感应磁场的影响。对安装有固定线圈的舰船,临时线圈亦可视任务需求,对舰船的磁场特征加以优化。

中国舰艇消磁的照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网上,也证实了我军对这一关键技术的普遍运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