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为何突然高调公布中轰消息?国产发动机居然一步弯道超车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图说军事

5月5日,沈飞研制生产的战术隐身轰炸机模拟器照片,和机头生产分段照片在媒体多次曝光,引起大家对此型飞机的浓厚兴趣。由于目前没有公开的机身照片,据推测,此飞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仿制苏-34的并列双人歼击轰炸机,代替歼轰-7A,另一种可能是中程超音速隐身轰炸机,代替轰-6。所谓型号研制,动力先行。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是仿制苏34的话,那么其发动机动力肯定是太行涡扇-10发动机。如果是类似最新一期航空知识封面披露的国产中程超音速隐身轰炸机的话,其发动机动力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随着能空中加油,并携带机腹旋转发射架的改进型轰-6N在最近投入现役,原型机图-16飞机的潜力已被榨干到极限,下一代中轰的研制早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据国内公开资料披露,我们的下一代远轰(隐身远程轰炸机)系统由西飞和一飞院设计生产,据外媒推测,该机采用两人驾驶、四台发动机、隐身、高亚音速、组合式有尾翼的飞翼BWB布局,应该在2022年左右首飞,2027年左右服役。

作为它的高低搭配,中轰很可能采用带隐身设计的超音速巡航气动布局。从公开的沈飞雷达截面积测量平台承载参数可知,其空机重量约为50吨级,即便是目前两台改进型增推太行涡扇-10发动机,也无法满足其超音速巡航的需要。从研制进度和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我国的中轰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种是采用在研的歼-20动力涡扇-15或其推力放大改型,来满足其需要。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涡扇-15原型都还没用上天试飞,即使研制成功,作为我空军的“天字第一号”工程,首先要满足歼-20的需要,其产能会有多少会分配给中轰不得而知?更何况是其“八字还没一撇”的推力放大改型。就连同在一个城市的沈阳所和沈飞,为了避免产生和“歼-11系列争夺发动机的”嫌疑,而且都在“鹘鹰”上采用了远在贵阳的涡扇-13(RD-93)中推方案,而没有采用近在咫尺的沈阳黎明可生产维护大修的涡扇-10或AL-31发动机进行试飞。

军事专家认为,第二种可能是采用成都发动机公司仿制生产的涡扇-18带加力燃烧室的改型。涡扇-18仿制前苏联的D-30KP2,用于大型运输机和现役的轰-6K上,其最大推力达12吨以上。而和D30-KP2采用相同核心机的D30-F6涡扇发动机是苏俄的重型战斗机米格-31的动力,单台最大军用推力为9.5吨,最大加力推力为15.5吨,发动机重量2.4吨。根据俄官方资料得知,重达46.2吨的米格31战斗机在发动机开小加力状态下可以带弹用2.3马赫的速度巡航30到40分钟。此类发动机基本可满足中轰超音速巡航的需要,但推力或稍有不足。涡扇-18在换用新的风扇叶片和增加加力燃烧室后,可作为中轰的备选动力。D-30系列发动机其实还大有潜力可挖,例如俄罗斯对D-30KP2做了改进后,其改型D-30KP3地面试验最大推力达到了15吨。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成都发动机公司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是否有能力自行进行此类改进。笔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继续引进D-30F6和D-30KP3的技术,再进行国产化。但俄罗斯是否同意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采用射流预冷却方案的“太行”发动机改进方案。随着太行发动机的逐步成熟,我国涡扇10发动机已进入大批生产阶段,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技术改进也是必然的选择,可以做到不受制于人。据公开资料介绍,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将射流预冷技术成功应用于米格-25高空截击机的R-15-300发动机上。米格-25截击机的进气道内设内有一个像“淋浴头”式的喷水装置,向进气气流喷水和甲醇的1:1混合溶液。米格-25截击机在机内除了携带巨量燃油外,还携带了一个250升的水箱,装水和甲醇混合溶液。基于射流预冷技术的应用,使得米格-25截击机可在24千米高度以速度马赫数2.8进行持续飞行,并具备短时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3.2的能力。

另据,美方于2001年在类似“太行”的F100发动机做的射流预冷(喷射液氧和水)试验资料披露,其最大推力提高了34%,可满足3马赫一级飞机的需要。据公开资料披露,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某型发动机全尺寸的射流预冷试验也已经成功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当发动机的飞行状态处于不同马赫数时,可通过调节射流预冷装置的喷射流量,将发动机风扇入口处温度控制在80至120摄氏度,从而使得发动机不再受飞行马赫数和飞行高度的限制,射流预冷技术的有效性得以验证,采用这种高性能发动机,将使得未来新一代战术轰炸机的最大速度超过马赫数3.5左右,这是中轰未来最大的技术飞跃之一,相当于一次航空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