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歼73战斗机研发两大院士之争-成都同城德比大战始末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大水

现在大家都知道,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内部代号611,最近20年风头大盛,从不起眼的小弟,变成事实上的老大,不仅仅设计出了优秀的三代机歼10,再接再厉干挺老大所,勇夺四代机桂冠歼20战斗机,不靠自己投钱,让外国客户分摊一半投资,开创中国外贸军机研发先河的FC-1战斗机。

这些成就使得成都所,一时风光无限,得到了东方达索的美誉,不管欧洲美国飞机设计公司,到中国第一个想交流的就是611,人家看重的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产品是一步一个台阶,产品很有特色,由于基础条件限制,产品性能不是世界最牛,但是每个台阶足走的很稳当结实。

歼20战斗机使得611所功成名就,得到了世界性的声誉

但是和很多名人成名的经历一样,早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穷困潦倒,几乎饿死,最终依靠努力,咬牙坚持而得到新生,611大放异彩的背后,就是长达30年的背运期,项目被取消,订单被砍掉,几乎饿死,甚至让兄弟单位成飞直接吞并。

在这个30年间,即使拿到了三代机歼10 的研制合同,但是人脉差,飞机研制经费严重不足,很多年只有不断扑街二代机改型的零头,最惨的年份,才拿到几百万的研制费,而别人二代机几乎上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存,总师宋老外出卖盒饭,飞控总师杨伟外出打工赚钱补助办公室的生活费,其实满是悲剧,长长的泪。

为啥611混的这么惨还要咬牙坚持下去?原因很简单,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同城的德比兄弟比,这就是成飞132厂,132厂在70-90年代有个大牛人,叫屠基达,是成都唯一的一个工程院院士,在成飞指挥干飞机极其了得。

屠基达院士,中国航空界的大牛人,搞歼7魔改的一把好手,他的努力救活了成飞

以下是屠院士的简单介绍。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机设计专家,曾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金奖”。

屠基达,1927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7年独创性地设计成功中国首架两侧进气下单翼传力的机身结构;主持了中国第一次飞机测绘设计和第一项与西方军工合作,成功引进英国航空电子设备改装歼击机并使中国军用飞机进入国际市场。 1989年,担任中航工业成飞高级顾问。

屠基达,其科研方向为飞机机型设计,先后主持设计成功了5种机型,其中2种机型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种机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种机型(系统)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初教6、歼7Ⅱ飞机的火箭弹射座椅和歼7M飞机荣获国家质量金奖。

屠老干活非常厉害,拼劲十足,带领成飞创造了歼7出口的奇迹

简单点说,屠院士领导成飞,在上世纪80-90年代,搞出来歼72,歼7M,歼7E,歼7G,其中后三者大卖特卖,总共卖了300多架,巴基斯坦就卖了上百,日子好过的不要不要的。

同时代的成都所611,相比简直是乏善可陈,几乎依靠宋老个人魅力和努力才勉强维持队伍不散架子,成都所70年代搞歼9,由于和国外差距不断拉大,急于赶上,所以不管设计所还是空军用户,都犯了太急躁的毛病,就看需要啥,不考虑自己实力究竟能干啥,最终折腾了10年左右,下马了,下马之后,成都所就没饭吃了。

咋办,就叫兄弟单位成飞把仿制米格21mf战斗机快干完的活交给611,叫成飞配合611一起干,这就是歼73战斗机,给611一口饭吃的意思,成飞继续改歼72,这个时候成飞心里很不乐意,但是国家命令不得不低头,在歼73的发展方向上屠老和宋老就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冲突。

宋老第一个做总设计师就是歼73战斗机,认真分析大胆修改,小心试验,步步为营

屠老要求测绘仿制,照猫画虎快速出货,国家领导等着要1000架昵,而宋老则强调必须走参照仿制,看看外国实物,自己写设计报告,认真做计算,试验,按照新飞机设计流程彻底走一遍。

屠老很愤怒,觉得这个是浪费时间,宋老认为必须这么干。

最终分裂了,屠老说的没错,宋老说的也没错,差异在哪里昵?

根本原因是,成飞132干歼7战斗机10多年了,他们对于细节很用心,改进了很多,比如飞机的弹射座椅,座舱盖等等,10多年从沈飞接过手的歼7飞机,在屠老的领导下,已经很轻车熟路了,不存在搞不定的问题。

忙了10多年的歼9惨遭失败,宋老遭受到了严重打击,没有气馁,继续攀登,最终在歼20上复活

而宋老领导的611所,在歼9失败后,一直无所事事,就是做试验,没有真飞机可以整,整个设计队伍几乎都没有设计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歼73就变成一个必须认真练手的飞机,必须按照新飞机设计一点点来,假如不认真这么整,莫名其妙就知道抄袭,飞机一旦出了问题,只有推到原始设计者俄罗斯人头上,或者飞行员粗暴操纵头上而别无他法。

最终宋老赢了,歼73加了很多细节设计更改,虽然和俄罗斯米格21MF很像,但是细节很多更改,当然,歼73飞机的结果,很悲剧,国家原来催要1000架,结果很快翻脸不要,差点饿死成都所,最终给了30架的订单勉强凑合(一次性采购了30架的材料和设备,国家不好浪费,只好接受了)。

屠院士离开歼73后,努力开发出了歼7E,歼7G,而611在歼73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咬牙坚持搞出了歼10战斗机,歼73功不可没,没有歼73的练兵,歼10战斗机要么死亡,要么慎之又慎,这就没有以后的FC-1和歼20了。

没有宋老在歼73上的坚持,就没有认真设计的队伍,611就干不了难度爆表的歼10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