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天50年多次让世界震惊!一型火箭发射8次失败5次

军迷圈官微
文|唐风宋韵
这几天,航天引发热切关注。
中国的“天宫一号”凤凰涅槃,再入大气层后落入南太平洋;紧接着是中国联系两天发射5颗卫星,包括两颗“北斗”和三颗“高分一号”卫星;然后就是印度发射了一颗号称“最强大”的通讯卫星“GSAT-6A”。不过,三者引发关注的焦点并不相同。
“天宫一号”作为承载中国载人航天,以及建设空间站各种实验任务,如今重返大气层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关注。同样,两天发射五颗卫星,不仅预示着中国航天进入空前的高密度发射期,更见证着中国“天眼”的逐渐成型。不过,印度的“最强大通讯卫星”引发关注,不是因为其重要的意义或性能方面让人佩服,而是因为这颗卫星在发射之后不久就丢了。这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半年内第二次卫星发射任务失败,上一次是2017年9月1日发射的IRNSS-1H导航卫星。
这不禁让人怀疑,印度的航天领域怎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别说与美国和罗斯之间的差距巨大,就是与中国的差距也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其实,印度是世进军航天领域的国家之一,在在1962年,印度就成立了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作为专职的航天机构。当时,印度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似乎还算是继承了大英帝国的几分底蕴。到了1963年,就是发射了首枚探空火箭。不过,此后印度就开启了人们熟悉的“效率低下、向外国租/买的节奏。
印度发射第一颗卫星,已经是其发射首枚探空火箭12年之后的事情了。在1975年发射了印度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不过用的却是苏联的的“宇宙-3”号运载火箭。要实现用印度的火箭发射卫星,时间已经又过去了5年,来到了1980年。印度采用自行研制的SLV-3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罗西尼”试验卫星送A400公里高的轨道,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不过排行“老七”的印度,从此陷入了一个困顿期,20年的时间里只发射了20余颗卫星。不过这些卫星大多是民用版,主要以地球探测、地球同步通讯、太阳物理试验、广播电视和遥感卫星为主。首颗军用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发射已经是2001年之后的事情。不过,印度并不会满足于单颗军用卫星的境地,所以开始积极研制TES军用卫星系统,这型由6颗卫星组成系统,据称可以使图像采集分辨率提高N50厘米。
可惜,在印度人还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以及足够的发射经验之时,就在2007年匆匆的开始向商业卫星发射领域发展。这一年,印度使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1颗意大利卫星送入太空,并收取了1100万美元发射费。尝到了甜头的印度,从此开始在商业火箭发射领域大展身手。而且为了降低发射成本,印度在“一箭多星”的方式上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终于,印度创造了“1箭104星”的世界纪录,时候已经有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身影。
但是,这种“表面风光”掩盖了无数的问题。比如,印度目前承担发射任务的火箭是主要是GSLV和PSLV系列火箭。其中,发射成功率非常高的PSLV系列火箭,运载能力仅为1.7吨。而载荷更大的GSLV系列火箭,以液体发动机作为助推器,以固体发动机作为芯级。这种与与世界主流火设计大相径庭的火箭,虽然在最初的两次发射取得了成功。但此后就是各种失败,结果最后的结果是8次发射4次完全失败,1次部分失败。而本次把“印度最强通讯卫星”打的找不着的火箭,正好也是GSLVMK-2型运载火箭。
当然,除了火箭本身问题多多,印度的卫星技术也是让人可发一笑。比如2017年9月1日发射失败的IRNSS-1H导航卫星,居然是因为卫星在与火箭的第三级分离之后,却因被关在整流罩里出不来,而导致的失败。但是印度人却将此归罪于中国的“黑客”。不过,这次“最强通讯卫星”的失败,印度可再也无法让中国“背锅”,不得不老老实实承认可能是卫星电力系统出现故障。
由此看来,印度印度虽然雄心勃勃的要成为“航天大国”,不过其军工生产能力和军事科研能力决定了,这不过是一场“黄粱之梦”,而且满是噩梦不是美梦。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