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年仅19岁的烈士,拉响手雷与越军同归于尽

军迷圈官微
文|史书记载
谨以此文,献给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
1979年9月3日,各参战部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仪式,并对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52个英雄模范单位、79名解放军指战员和12名民兵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曾荣获荣誉称号的老兵王志勇说:“这些荣誉应该给那些死去的人。”今天笔者所述的,便是为国捐躯后,被追授一等功臣及“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刘福利英雄,同时他也是对越反击战,年龄最小的一位烈士。
刘福利1960年生于河北文安人,生前系35264部队(50军149师445团)战士,对越反击战打响前,刘福利第一个向部队连支部写请战书。
在鲜红的请战书上,刘福利说:“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寸土不能丢。”起初党支部看他年纪较小,又是一名刚入伍的新兵,为此连支部,拒接了刘福利的请求。
刘福利得知后,也没有气馁,而是在后面一个月的训练中,不断超越老兵,最终连支部通过决议,决定让刘福利前往一线参加战争,据悉,全连新战士,仅刘福利一人参加。
他的战友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憨厚、不爱说话、皮肤黝黑的人,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李连庆是刘福利的副班长,30多年过去,每到忌日这一天,不管他在干什么,总要回到刘福利埋骨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李连庆至今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1979年3月2日早上,李连庆带领5班战士进入马鞍山丘,这片山丘方圆不到500平方米,东低西高,中间低凹,西边是一个制高点,全班9个人,就守在这个制高点上,当时刘福利是机枪手,负责坚守西边左侧制高点。
次日10时30分,越军一个排越过雷区向无名高地反扑,期间一发迫击炮弹落在刘福利与副射手刘利的身边,顿时刘利壮烈牺牲,而刘福利则手部、腰部、腿部中碎片,鲜血直流。
刘福利赶紧把急救包打开,匆匆把伤口按住,同时他把后背的手榴弹一字摆在自己面前,准备与越寇做殊死搏斗,而此时越军看到阵地只有一个人,发疯的冲了上来,刘福利居高临下,端着机枪开始扫射,一伙越军当场被打死。
然而刘福利没有想到,后背已经有越军冲了上面,对着后背就是两枪,刘福利倒在血泊中,就在越军以为刘福利死亡之时,刘福利挣扎着突然跃起,他大吼一声,拉响了手雷,抱着越军同归于尽,这一年刘福利年仅19岁。
等到支援部队赶来之时,阵地上除了残肢断臂,还是残肢断臂。
战后,部队宣传了刘福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作战精神,同时党委决定追授刘福利一等功臣和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南疆一役,稳定边境30余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