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30运输机展望:吸取欧洲的教训 不能造得太大

军迷圈
文|谷火平
近日,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将在2018年把旗下A400M运输机的生产数量降低到15架,而2019年将减少到11架,2020年后稳定每年交付8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空中客车公司交付了19架A400M运输机。据悉,此举是为了应对疲软的市场需求,以及欧盟各国接连而至的订单削减。

图为英国空军装备的A400M运输机。该机旨在于替代欧盟自研的C-160,以及美制C-130。
在轰轰烈烈地作为“欧盟21世纪军事合作项目标杆”落地之后,A400M的命运其实一直不是很顺,首先是最大订单来源德国空军将订单数从60架削减至53架,其次是英国空军也跟进削减,目前是“至少22架”。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草创期确定购买的唯二个欧盟外用户,南非空军和智利空军也先后退订了A400M运输机,而前者退购的原因国防预算缩减,后者则选择了美制C-130运输机。

图为A400M的货仓搭载方案示意图。
诚然,作为旨在于替代C-130运输机的“下一代中运”,A400M的能力确实要比前者强得多:C-130无法携带的,重防护的步兵战车,A400M能够在不拆除附加装甲的前提下运载一整辆;运载卡车炮部队时,C-130必须将人员和弹药与装备分开运输,而A400M可以做到一机运输。
因此,在限定了运输机装备规模(机位数,编制数,飞行员数)上限的前提下,A400M确实较C-130要“好用”不少,调动相同数量的人员和装备都更方便。

图为英国皇家空军装备的三种运输机,C-17(左)和C-130(中)A400M(右)的对比图。
但A400M性能的优越,是以其大出C-130近50%的体积作为代价的。事实上,该机虽然号称“中运”,但体积已经超过了乌克兰的安-70,直逼美制C-141和俄制伊尔-76两款重型运输机。
但致命的是,安-70能运载超过45吨的装甲车辆(例如卸除附加装甲的主战坦克、导弹运载发射车和雷达),但A400M最大的运载能力只有37吨,几乎可以说是浪费了其优异的货仓尺寸。

图为A400M的货仓内部。
A400M过4米的货仓高度仅次于C-5B,秒杀取代对象C-130J的2.75米,更是傲视重型运输机运-20(3.5米)、伊尔76(3.4米)、甚至是C-17(3.85米),直逼安-124(3.4米)。
然而,运载重量并不是唯一的指标,而货仓高度也一样。事实证明,即便装备了A400M,英国皇家空军也一样需要C-17来运载超重超限的货物。
而更夸张的是,作为A400M的两位最大客户,法国陆军对海外的部署和德国装备的出口,乃至国防军装备的转运,还都要常常仰仗俄乌两国的商用安-124大型运输机。

图为正在驶入安-124货仓,准备到阿富汗部署的德国陆军“拳击手”装甲车。
而倒过来,A400M在执行“小量单次”的任务时,其任务成本和效能却又不如C-130来得出色,至于整机价格自然也要更高。
对于没有运载大件需求的小国而言,更加高昂的单价和使用成本就意味着A400M不可能得到青睐;而大国则有更强也更好的选择:就连印度这种“半吊子”都购买了美国的C-17。
而同样对现役中型运输机(运-8/9系列)的空间和运载能力不满的中国空军,近期也开始了下一代中型运输机的研发,而在下一代中型运输机的图景越发明晰的当下,A400M的教训实在值得借鉴和总结。(利刃)
推荐阅读:16国乌合之众封锁马六甲?中国这几大“要塞”,连美国都破不了 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